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中西部内陆城市——重庆。10月27日至29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重庆举行。这是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走进我国中西部,重庆作为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将向世界展示城市发展的“中国新方案”。在今天的开幕式现场,中外嘉宾共同见证了《重庆倡议》等多项成果的发布。

在开幕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座次图上正对舞台的C位,留给了海外专家和各国城市代表。嘉宾信息的国籍、地区,覆盖五大洲,印证了世界城市日作为全球城市治理平台的影响力。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其中的“智”,既是嘉宾发言的高频词,也是《重庆倡议》中数次提及的关键词。

南非豪登省副议长武约·姆拉卡扎·玛娜梅拉表示,重庆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数智科技深度融合,这些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为豪登省乃至全球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重庆倡议》中提到的现代治理范式、城市本质安全等诸多关乎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在重庆都有实实在在的落地。

缅甸仰光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丁丁基告诉记者,重庆的管理非常出色,治理也很完善。
泰国曼谷市市长顾问委员会主席措萨·措提蒙空说打算建立一个圆桌机制,探讨重庆经验,促进更多合作。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石垣和子认为,重庆这座城市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可持续城市发展中,尤其是跨部门的综合数字平台。这些政策不光应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广泛分享,也应该在全世界很多城市分享。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倡议并成功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也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日。过去10年间,世界城市日先后在英国、埃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举行,成为全球范围内交流城市治理经验、探讨城市发展愿景、形成未来共识的重要平台。今年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市举办,主题为“转型发展 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中国主场活动则首次走进中西部内陆城市重庆,主题为“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东西半球,两大主题遥相呼应,共同托举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在今天举行的2025中国(重庆)城市更新论坛暨资源对接大会上,我市发布了总投资超2600亿元的城市更新机会清单。

我市本次发布的城市更新机会清单项目数量超过220个,以“开放合作 互利共赢”为理念,重庆向世界递出橄榄枝,共享广阔发展机遇。
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吴朝辉:
清单内20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与我们主业高度契合。中交长江建设将立足“投建运一体化”优势与重庆深化合作。
永川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张静:
这次大会也是一次展示城市形象,分享城市更新资源的盛会,为各个区县提供了一次互学互鉴的宝贵机会。

大会现场集中签约了31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375亿元,由市住房城乡建委发起成立的四大专业智库,也将为实施城市更新贡献“重庆经验”。
市住房城乡建委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处处长邹家驹:
城市更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重庆在这方面先行先试,积累了很多自己的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兴钢:
从零星焕彩到连片成景,以及从软件硬件结合方面,这些工作都是非常能够体现重庆城市工作的特色,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重庆,城市地貌独特,区位优势突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在世界城市多样化发展的版图中,堪称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样本”。我们再近距离感受这座超大城市的活力,城市发展,以人为本。近年来,重庆大力构建以居民为中心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同步打造15分钟商业服务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并且出台《重庆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我们身边涌现出了渝中区戴家巷、江北区塔坪、九龙坡区民主村等一大批标志性街区社区,大大提升了居民美好生活的底色成色。

惠及民生的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是三年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走进雨后初晴的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兼善社区,新建成的“口袋公园”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增“口袋公园”,是今年初毛背沱片区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项目涉及3个小区、350多户居民,项目团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120余条群众需求,将老人关注的扶手安装、年轻人反映的停车难等各种意见建议,纳入改造方案。

计划还提出要加强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在两江新区三狼公园,这个由闲置厂房改造的花园式园区,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

大城之治,还需智治。在重庆,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也已成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暴雨中的快速响应,到人潮里的精准疏导,从天上的无人机巡查,到地下的数字孪生系统,一体化治理和数字赋能,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模样。重庆素有“桥都”之称,一座座跨江大桥、立交桥和高架桥,勾勒出8D魔幻城市的立体画卷,我们再一起走进“桥都”的“中枢大脑”,看看“智慧大脑”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更高效?

横跨嘉陵江的曾家岩大桥,是重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大桥桥身、两端隧道以及附近边坡上,分布着500多个高精度传感器,24小时对桥梁进行“体检”。实时数据,在智慧交通运维平台上汇聚成动态数字孪生体,这个“中枢大脑”不仅能自动预警风险,还打通了城管、交通、应急等多部门协同处置链条。

不仅是曾家岩大桥,走进市城市管理局的指挥大厅,全市2400余座城市桥隧的信息一目了然。通过桥隧智慧管理应用平台,“桥都”的每一次呼吸,都化作跳动的数据,实现“一屏统管”。

当前,数字重庆建设已进入量变到质变、点上突破到整体跃升、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新阶段。接下来,我市将围绕数据归集共享赋能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轴功能,加快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山水环绕、峡江相拥,赋予这座城市雄奇的地形地貌,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又赋予这座城市更深刻的时代内涵。以世界城市日为纽带,重庆与世界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必将迈向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