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数智赋能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重庆积极探索桥隧智慧治理新路径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曹阳回答记者提问。
第1眼TV-华龙网讯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在桥隧安全治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10月13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曹阳回答记者提问。
“重庆作为典型的超大山地城市,地形地貌非常特殊,城市桥梁和隧道,特别是跨江大桥、穿山隧道是整个城市运行的‘咽喉’命脉。”曹阳介绍,面对桥隧设施量多面广、结构类型复杂、服役年限日益增多的多重挑战,重庆紧扣数智赋能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探索桥隧智慧治理新路径。
——坚持数字筑基,夯实精细管理基础。
重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高效推进城市桥隧、道路分级管控和多规合一等重点任务。迭代升级“水电气讯路桥隧轨”数字孪生系统,为全市2800余座城市桥隧、中心城区300余个城市道路占挖围挡等建立“责任标签”,有效破解了实施主体分散、责任不清、监管盲区等痛点难点,从源头上筑牢“制度防线”。
——坚持科技赋能,构建全域监测网络。
数字技术已成为桥隧治理的“硬核支撑”,重庆着力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物联感知网络,在桥隧重要的结构设施位置上安装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部署了无人机自动巡查、机器人定期巡查,为桥隧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对桥隧病害的毫米级捕捉与实时回传。目前,第一批8348个传感设备已接入“桥隧智慧管理”应用,针对桥隧重要结构部位变形情况、设施运行环境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重庆通过科技赋能,将以往依赖于人工的被动巡查,升级为全天候在线的主动感知。目前,全市城市桥隧视频监控覆盖率从40%上升至75%。此外,“政务·桥隧智慧管理”应用已投入使用,214座重点桥梁、77座重点隧道实现智慧监测,中心城区跨江大桥结构监测覆盖率已经达到85%,年底将提升至92%,基本形成“巡—检—养—维”的全量闭环智慧监控体系。该系统上线以来已闭环处置工单10万余件,科技的“精度”让城市安全更有“深度”。
——坚持全民共治,织密韧性安全防线。
重庆逐步推动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致力于构建一套让城市桥隧设施“有险无患”、从容应对的韧性体系。桥隧预警信息能够实时同步至市民导航APP,内涝时自动联动信号灯禁行、施工时提前提醒让行。同时,通过赋码管理的方式,给占用城市道路的施工围挡设置了二维码“电子身份证”,市民通过微信扫码或者“渝快办”扫码,都可以查询施工项目的信息,比如施工单位占挖时段、占挖范围等。另外,重庆正加快推动“政务·桥隧智慧管理”应用与渝快办端贯通,届时,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反馈身边安全隐患,人人都可以成为城市“安全监督员”,有效凝聚形成群防群治合力。
(文/李舒 图/记者 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