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重庆之声:“以菊为媒”创新诠释中秋文化 渝中区2025年鹅岭公园传统菊展启幕

日期:2025-09-30

重庆之声9月29日讯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9月29日下午,由中共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城管局主办,渝中区鹅岭公园管理中心承办的渝中区2025年“福菊致祥·缀美山城——我们的节日·中秋”鹅岭公园传统菊展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菊花作为秋日“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便与中秋有着不解之缘——既是赏月时的雅伴,也是团圆氛围的重要载体。本届菊展以“福菊致祥·缀美山城”为主题,将传统节俗与菊花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看得见、听得懂、能参与”的中秋文化盛宴。同期,还将在鹅岭公园举办“渝见世界·2025中秋国际游园会”,吸引更多国际友人体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诗词大道”成为最具中秋意象的亮点之一:数十块展板上镌刻着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经典中秋诗词,搭配姹紫嫣红、金黄灿烂的菊花点缀,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诗境;“最美窗台”主题展区则以家庭团圆为灵感,用菊花布置出“花好月圆”等造型,传递节庆团圆的温情;萌宠造型的菊花景观中,憨态可掬的“玉兔”造型吸引孩童驻足,巧妙呼应了中秋神话传说,让传统节俗变得生动可感。

如何让古老的中秋文化焕发年轻活力?本届菊展通过“菊展+非遗+文化+科技+健康”的多元场景构建,给出了“渝中答案”。

非遗传承启幕——菊展以大型插花作品“福菊致祥 缀美山城”拉开帷幕,嘉宾以“菊”为媒,通过“同植”这一形式共绘美好愿景,不仅为本届菊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仪式感,也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调。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养生文化表演以其舒缓圆融的韵律,演绎传统养生美学;非遗互动体验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并讲解插花技艺,深度展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活态传承;同时,“头簪菊花”习俗体验、传统书画展示等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化与创新。

科技赋能传统——公园集市现场,中国移动“移起AI”推出AI家小魔方,为游客带来全新数字化赏菊体验,将科技互动与文明实践巧妙融合,让传统节日焕发现代活力。

文化深度解读——菊文化故事分享会上,民俗专家以“菊与中秋”为主题,讲述从唐代赏菊宴饮到明清“菊花插满头”的节俗演变,揭秘菊花为何成为中秋“团圆花”的文化密码。

健康互动体验——结合中秋“团圆”“养生”的节日内涵,活动特别设置了中医养生保健体验区,由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解秋季食菊润燥的习俗渊源,为市民提供体质辨识服务,赠送菊花决明子茶等应季养生茶饮;非遗集市里的“手工月饼制作”“兔儿爷彩绘”摊位前排起长队,游客亲手制作传统糕点、绘制中秋吉祥物,体验“自己动手过中秋”的乐趣。

据了解,本届菊展还将“我们的节日·中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礼韵鹅岭·文明有范儿”示范治理空间传递节日温情。渝中区文明IP“朝天·翠微”与公园文创形象“鹅小乖”化身“节日使者”——它们在展区各处举着“月圆人圆菊花圆 文明过节更团圆”“赏菊花风骨 做风雅市民”等宣传提示,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志愿者团队身着汉服,在观展动线中为游客指路、为儿童递水,用行动诠释“团圆不只是家人相聚,更是彼此关照”的节日深意。

文创集市非遗缠花“绿菊”

自1963年首次举办以来,鹅岭菊展已走过62年历程,从单一的园艺展览成长为渝中区重要的文化IP。本届菊展作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以菊载道、以节传情”,成功将传统节俗转化为市民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承的文化实践,进一步擦亮了渝中区全国文明城区的“金字招牌”。

(文/记者 王力越 图/渝中区委宣传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