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华龙网:渝论场|建现代化人民之城 以“双轮驱动”破解“大城之困”

日期:2025-08-26

城市,是承载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是全国辖区面积和市域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面临城市运行风险种类多、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多种管理难题。

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建设安全可靠韧性的城市?重庆的解题思路是:以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双轮驱动”,稳步破解“大城之困”,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探索实践路径。

重庆城市风光。资料图

01

谋方案

以“统筹”为基 创新治理体制机制

重庆作为独具魅力的山水之城,在迈向超大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规、建、运、治整体统筹效能不高的核心难题。

回溯过往城市治理实践,部门协同不足导致的“信息孤岛”现象时有发生,存在资源浪费问题,碎片化管理模式已难以适配超大城市的治理需求。

在此背景下,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重庆城市工作突破治理瓶颈的必然选择。

如何实现有效转型?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介绍,重庆的做法是以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双轮驱动”,构建市区高效协同的治理新格局。

其中,数字赋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构建起智能化、数字化的治理新模式。

这一举措如同为城市装上“会思考”的大脑,让治理决策更精准、服务供给更人性化、管理手段更精细化,从技术层面为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则聚焦体制机制突破,着力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与职能边界,将传统割裂的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环节整合为闭环链条,形成“规划指导建设运营、实施反馈优化规划”的动态循环体系。

改革成果之一,便是打造线上“规建运治局”,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部门职能协同模式,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制度层面打通治理堵点。

在具体治理实践中,“双轮驱动”还助力打破中心城区行政区划限制,推动治理视角从“分区管理”转向“整体统筹”,实现“一盘棋”谋划、“一张图”推进。

重庆以此构建“市管重点、市管跨区”工作机制,重点攻坚跨区断头路、梗阻路打通工程,强化关键区域管控与优化,保障城市道路风貌和谐统一,进一步夯实市区高效协同治理基础。

截至目前,重庆按照统一架构,全市统一开发、一体部署了镇街基层智治平台,全覆盖构建1031个镇街、1.1万个村(社区)、6.2万个网格实景地图,依托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办理事件已达779万件,实现了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变。

从破解“碎片化治理”困境到构建“整体化协同”格局,重庆正探索以数字赋能与“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双轮驱动”,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02 

定路径

以“数智”为媒 激活治理“智慧大脑”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数据驱动、AI赋能的城市工作新生态,让重庆在人工智能时代跑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加速度。

走进重庆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数字大屏上,1.6万余个感知设备的实时数据正源源不断地更新、汇集。这些数据,来自气象、应急等14个部门以及四川、贵州等周边省市,全市中小河流水情监测、风险识别就能“一目了然”。

重庆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内数字大屏上,各种实时数据一目了然。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孟晓宁介绍,该系统依托IRS平台,构建起洪水演进、水文预报、工程调度等模型,结合AI算法,实时模拟洪水淹没过程和发展趋势,有效延长预见期、提升精准度,让洪水灾害的叫应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小时以上,缩短至15分钟以内,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影响。

该系统形成了数据一组库、感知一张网和风险一本账,是重庆三级治理中心应急动员板块、自然灾害防治跑道的重要支撑。

以“数智”赋能“善治”,“AI+政务服务”是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重庆正加快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重庆人工智能底座,强化AI赋能“1361”各系统基本能力全面跃升,加快打造AI+综合场景标志性成果,持续提升三级治理中心活跃度及实战能力,提速构建数字重庆人工智能体系,全力打造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金名片”。

重庆“政务·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洋 摄

前不久,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首次发布“揭榜领题”成果,全市11个区县城管部门、单位围绕城市设施安全监测预警、城市治理科学精细高效、城市运行精准人性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出一批AI(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场景。

在重庆沙坪坝,AI竟然可以“算”出地面下的塌陷,并根据道路风险值进行预警。日前,沙坪坝区城管局就根据AI预警在沙坪坝三峡广场小龙坎环道和天陈路检测出了1处空洞和4处脱空,并及时进行了处置。

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加快形成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服务、治理基本能力。在重庆,AI与数字双向奔赴,正带来一场全方位的变革,让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03

绘蓝图

以“协同”为翼 构建治理新生态

在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过去商户们常要应对城管、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轮流上门检查。得益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如今由12名执法人员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检查频次较之前减少75%。

对磁器口街道磁南街商户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行政执法权下沉符合上位法相关规定,且对赋权内容展开了充分论证和严格筛选,形成了良好的改革示范效应。”重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秦鹏表示。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通过赋权基层破解执法低效能问题,通过数字赋能降低涉企检查频次20%以上,因此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而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数字化赋能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改革效能。

7月5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童蒙幼儿园附近发生墙体脱落报警,随后两江新区无人机智能预警平台发现该情况并下派任务,经过各部门协同处置,于7月7日完成初步排危。

短短48小时内,从无人机智能预警平台发现隐患,到社区联动物业拉起警戒线,再到“蜘蛛人”高空作业完成初步排危——这场高效处置的安全事件,正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以“智”促“治”的生动体现。

两江新区无人机智能预警平台。受访单位供图

“老旧小区治理千头万绪,光靠传统手段效率低、覆盖窄,必须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贴心。”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建彬表示。

目前,在人和街道,AI摄像头识别告警1477起异常行为,隐患及事件处置效率提升60%;实现了体系重塑,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等,办理28897件事件,平均响应时间缩至24小时,按时办结率100%。

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同时推进,各部门协同作战,为城市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也让治理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依托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治理效能,重庆成功应对18轮强降水天气与77天破纪录高温天气,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重庆,以制度创新为支点、以数字技术为杠杆的治理变革,正在重塑超大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让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

未来的重庆,必将在智慧化、现代化的治理格局中持续领跑,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更多鲜活样本。

(陈雨 曹妤 李舒/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