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媒体看点

上游新闻:大城之治|韧性之城 防有方、治有略、救有力 建设安心又安全的超大城市

日期: 2025-08-25
字体:

编者按: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必答题”。

8月18日,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意见》,聚焦城市工作统筹部署,发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有力号召。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成效事关新重庆发展成色,事关重庆人民的美好生活,新重庆如何交出高分答卷?

上游新闻《大城之治》栏目推出系列深度反响报道,聚焦重庆“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创新举措,不断开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践探索。

暴雨如注,江河奔涌。入夏以来的重庆,在极端天气的考验下,交出了一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答卷。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数字化治理正成为守护山城的“智慧铠甲”。

当暴雨来袭时,水位传感器敏锐捕捉着毫米级的上升;桥梁隧道中,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传输着安全数据;在应急指挥中心里,智慧大屏跳动着全域风险预警信息。而这,只是重庆以数字化改革提升城市韧性的一个缩影。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介绍,“去年以来,我们以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为双轮驱动,成功应对了18轮强降水天气和77天破纪录的高温天气,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度下降,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如今,重庆正以智防、细治、救援三个关键点为抓手,持续夯实城市安全防线,一座能够自我感知、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韧性城市正在加速成形。

重庆市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智慧防控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风险精准预警

8月10日至11日,重庆遭遇强降雨袭击。两江新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大屏上,数据流正悄然汇聚。物联网传感器如敏锐的“触角”,实时捕捉着易涝区域的每一厘米水位变化。当水位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立即自动触发告警,向治理中心驾驶舱推送风险提示信息。

据了解,两江新区采用底图、管理、运维、执法“一体化”改革举措,提升强降雨应对能力。以底图一体化为例,两江新区在全域、全量积水风险隐患点安装摄像头、水位仪等感知设备,数据全量归集至数字重庆三级治理中心信息平台,实现全域河湖厂网实时监控、实时调度。

事实上,早在暴雨来临前,预警信息已触达一线。工作人员迅速采取行动,清除管网淤泥、打开排水水箅,对边坡挡墙进行拉网式排查,劝离江边游钓市民,并清理各类垃圾3.6吨。在易积水点位,警示牌、救生衣、水泵等物资早已就位,值守人员严阵以待。

这只是重庆强化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的一个缩影。

当前,重庆正进一步优化升级“全时空、高精度、强智能”的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迭代“水电气讯路桥隧轨”数字孪生系统,推动风险点全量落图,实现一屏览、一网管、一键达。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一张更加智慧的安全防控网络正在山城徐徐展开,让城市在暴雨来临前就已做好万全准备。

照明工人在检修路灯。

精细治理

用“绣花功夫”织就基础设施安全网

提升城市韧性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系统性考验。精细治理能够疏通城市的血脉经络,让安全防线延伸至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隧。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道桥管理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体检报告”:完成车行道整治145.9公里,人行道整治142.3公里,治理桥隧病害43处。这些数字背后,是智慧监管手段的全方位应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同“CT机”般扫描着重大交通节点,智能识别监控好似“火眼金睛”捕捉细微病害,移动巡检和AI机器人则化身“智能护士”进行全天候自动化“体检”。

绿化工人精细管护绿化景观。

数字化时代的“绣花功夫”,离不开科技的坚实支撑。

重庆市市政设施运行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建设韧性城市,中心数字化建设取得突破,已协调接入中心城区28座跨江大桥共计861路视频监控、24座已建成健康监测系统的跨江大桥共计4206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桥隧智慧管理”系统完成主体架构搭建。

下一步,重庆还将重点开展道桥隧设施全覆盖排查,建立病害台账,科学制定管护计划,推进“数治窨井盖”“马路拉链”等应用迭代升级,用“绣花功”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沙坪坝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高效救援

加速打造新质应急救援能力

极端天气是检验城市韧性的试金石,更是对应急救援体系的终极考验。当灾害来袭时,快速高效的救援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面对8月10日强降雨情况,市、区县、乡镇三级专业救援队伍全面进入24小时一级战备状态,全员在岗,暂停休假。正是这样迅速的反应机制,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九龙坡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据了解,当前,重庆正着力健全完善城市安全应急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建设成果,强化应急指挥智慧调度能力。健全自然灾害“分段分级分层分类”预警响应机制,完善灾害应对的叫应、转移、熔断、前置工作等机制,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无人机救援工作场景。

在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方面,重庆将大力推进无人机救援、AR应急救援等技术场景落地。同时,不断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加速打造集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于一体的新质应急救援能力,通过常态化演练和培训,确保任何时候灾害来临,都能做到“感知得到、预警得准、转移得快、救援得了”,为超大城市的安全运行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记者 刘波 王淳 受访单位供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