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点亮山城之光!“魅力重庆”大放异彩
无夜景,不重庆!
4月19日晚,重庆夜空被数千架无人机与万家灯火共同点亮。随着“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的首飞,这座8D魔幻之城再次以光影惊艳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机矩阵起飞前,一场精心设计的城市亮灯仪式率先拉开帷幕——数十栋楼宇在统一指令下渐次亮起,用光影讲述着重庆故事。
约3分钟的亮灯仪式,以流光溢彩的光影艺术勾勒出山城的立体轮廓,将两江四岸的璀璨灯火浓缩成一场视觉盛宴,不禁让市民游客发出惊叹:“目之所及皆是魅力重庆!”
灯光为笔
亮灯仪式讲述重庆故事
当晚8点30分,随着“5、4、3、2、1!”的倒计时出现在大剧院的屏幕上,现场围观灯光秀的市民游客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两江四岸的楼体灯光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随着雄浑的背景音乐节奏明暗起伏,宛如一座正在呼吸的立体山城。大剧院的巨幕上,古时巴渝汉子击鼓的雄姿与江畔纤夫逆流躬行的身影交相辉映,红梅的光影在楼宇间绽放,虬劲的枝干暗合纤夫绷紧的背肌,缤纷落英化作拍击礁石的银浪。
紧接着,《长江之歌》的旋律响起,来福士塔楼的“都市之光”如同时光之门缓缓开启,楼身的灯光如金色江水般向两岸流淌。朝天门广场、大剧院广场的光束时而如雄鹰展翅飞越峡谷,时而如奔涌的江水一往无前。
作为策划及实施亮灯仪式的主要牵头单位,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亮灯仪式策划围绕悦动山城·长江诗篇为创作灵感,共分为“潮起·山城脉动”“逐浪·生态交响?”“赴星辰·未来诗篇”3个篇章进行画面描绘。
“太震撼了!就像看了一场立体的重庆史诗!”市民张先生举着手机全程录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现场不少观众表示,这样的灯光秀不仅展现了重庆的山水之美,更通过光影艺术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绿色发展
智慧联控诠释低碳美学
在这场光影盛宴的背后,展现了重庆城市治理的“绿色智慧”。
据了解,此次亮点仪式中,市城市管理局在对“两江四岸”现状灯光状态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统、增、透、叙”四大优化策略,以联动改造替代新增灯具。
“‘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灯光整调联控、统一控制。”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亮灯仪式共联控改造楼宇32栋。同时,根据联动展演需求,对列入联控清单的载体进行智能化改造,将“两江四岸”核心区联控载体纳入市级层面集中控制,实现了绿色节能与艺术效果的完美统一。
上游拍客 曹任博 摄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在城市亮化工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国率先提出提高全市城市道路照明LED应用比例75%以上。同时,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全国首创打造灯景相融和分区能耗指标,并荣获2023年度重庆市规划协会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项目等级评定一等奖。
数据显示,重庆市“两江四岸”核心区景观照明功率仅为3万千瓦,兼顾夜景增彩和节能降耗,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并上报生态环境部。
“以此次亮灯仪式为例,组织技术力量对集中控制中心管控系统及相关智能联控终端设备、网络设施设备等开展全面检修维护。其中,南岸区对16栋楼宇灯饰进行永久加固处理。这些措施既保障了亮灯效果,又延长了设施使用寿命。”该负责人说。
光影赋能
唯美夜景服务夜经济发展
山城夜景不仅是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拉动夜经济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重庆将城市灯光与夜间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制定出台《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了10大商圈8类夜间消费场景景观照明打造手法以及光环境控制要求。同时,规划了47处夜景观赏点,后期通过景观打造与观景需求配套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明珊 摄
“为赋能夜经济发展,我们设置了独具特色的灯光作品,打造有‘重庆味’的消费场景,助力‘消费促进月’‘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不夜重庆生活节’‘都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该负责人表示,市城市管理局还将城市灯光与繁荣夜市经济发展同步谋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全市共设置街面占道摊区655个,可容纳摊位2.5万个,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江北区九街、两江新区民心佳园等夜市已成为市民打卡的热门地点。
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经济融合,重庆夜景已超越单纯的照明功能,正在构建集文化展示、生态保护、经济促进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记者 刘波 王淳 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周本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