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媒体看点

新重庆: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市城市照明中心江海 高空作业16年守护城市光明

日期: 2025-03-14
字体:

人物名片

江海,36岁,现为重庆市城市照明中心江北照明处一线电工。江海曾经是一名退役军人,5·12汶川地震他奔赴前线抗震救灾,荣获“优秀士兵”称号,所在连队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连”荣誉称号和“集体一等功”荣誉。2009年退伍后进入市照明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和城市照明作业班组负责人,他坚守照明维护一线16年。

3月13日下午2点,市照明中心江北照明处工作人员江海与同事王方海、周娟来到重庆大剧院附近。江海负责高空作业,周娟负责安全监护,王方海辅助高空作业。保险带、座板、绳索……检查完装备后,江海系好保险带小心翼翼地攀爬外墙,王方海放下一段绳索,江海准确地降落到墙体外立面检查投光灯,更换新的LED灯泡。

▲2025年3月12日,重庆大剧院周边,同事正在帮助江海穿戴安全绳索。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2小时后,江海完成高空作业。春日的重庆气温不高,但江海已满头大汗,脚踏到地面后,他“咕嘟咕嘟”地几乎喝完一瓶矿泉水。“高空作业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但晚上看着那些璀璨的灯饰照亮‘两江四岸’,我能感受到工作的价值,那是对照明事业的热爱和坚守。”

▲2025年3月12日,重庆大剧院周边,江海正在维修检查损坏的灯光设施。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今年36岁的江海曾经是参加过抗震救灾的英雄,退伍不褪色,又在新的岗位上为守护群众平安出行,擦亮山城夜景名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汶川地震救出被困老人

时光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正在绵阳当兵的江海所在连队接到紧急任务——立即向灾区挺进,开展救援任务。

“路十分不好走,余震不断,滚石经常从山上往下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江海至今心有余悸。路边有的车辆几乎被好几吨的巨石压扁,危险超乎想象。

在一片倒塌的民宅废墟中,发现一位老人被困其中。江海回忆说,当时情况不是很乐观,老人已经长时间没有进食和饮水,声音微弱。

由于废墟结构复杂,救援难度极大。江海和战友用手中的工具一点点地刨开瓦砾,避免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当时还没配备破拆机等救援工具,大型机械也进不去,哪怕戴上了手套等护具,很快手套就被磨破,每个战士双手都被划伤。”江海说,随着废墟被一点点地刨开,求救声音越来越清晰,一个狭小的空间逐渐显露出来。

“老人家,别怕,我们来救你了!”经过3小时的艰难救援后,老人被成功地救出。没有交通工具,医疗人员给老人进行初步救治后,战士们靠背把老人转移至安全区。“山体滑坡车开不进来,我们轮番背了10个小时才抵达安全区。”

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江海获得“优秀士兵”称号,所在连队获得“全国抗震救灾英雄连”荣誉称号和“集体一等功”荣誉。

十六年守护城市光明

2009年退役后,江海来到市照明中心工作,成为一名一线维护人员。

“市民戏称我们为‘蜘蛛人’,在高空俯瞰这座城市,两江四岸一览无余,这是很稀缺的视角。”江海说,2019年市照明中心组建桥梁灯饰高空作业队伍。江海主动报名,成为10名高空作业人员中的一员。

超高空、零经验……队伍组建初期,困难重重。大桥灯饰巡查维修经常需要爬到大桥桥顶,在距离江面一百多米的超高空维护,一排查就是几个小时,即使对于长期从事普通路灯维护的江海来说,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2025年3月12日,重庆大剧院周边,江海正在同事帮助下前往维修的灯光设备处。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听老师傅说,高空作业,最怕的就是心慌,心一慌,手就抖,事就坏了。”江海还记得菜园坝大桥桥顶离江面有114米。“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相信自己的同事。”江海逐渐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哪怕桥顶再高,心里也不怕了。

除了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江海还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结合照明智能化发展趋势,江海参与《智慧路灯应用的物联平台整合接入和单灯标准物模型研究》课题研究,学习智能灯杆单灯控制等新技术,实现对每一盏路灯的远程精准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春晚分会场的幕后英雄

今年,春晚重庆分会场艺术化地呈现了重庆立体恢宏的城市风貌、向新向前的发展成效、内畅外联的开放之姿,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除了台前精彩的演出人员,放弃阖家团圆守护万家灯火的江海等幕后英雄也有一份功劳。

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以“两江四岸”为背景,江海所在的江北照明处负责北滨一路、北滨二路以及大剧院沿线照明设施。其中,大剧院正处于“两江四岸“核心区域,灯光照明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提前半个月,江海就带领同事们对北滨路照明设施开展“地毯式”排查,尤其是对变配电设施、控制系统设备运行进行可靠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估。“沿江灯饰有些摆放位置不太对,整体看起来不在一条线上,有些地方有断点。”江海说,一个同事在远处观察灯光效果发出指令,他就在近处“查漏补缺”。

“暗的地方加装投光灯,断点的地方增设景观灯,打个比喻我们就是给城市‘补妆’。”江海笑了笑,春晚当天,他和他的同事提前3小时到达现场,再次仔细检查了所有接触器及开关运行情况、灯饰灯具角度;指挥应急发电车电源电缆敷设安装,并调试通电……

“信号平稳,各控制终端电压电流显示正常……”1月28日18: 00,“两江四岸”一盏盏路灯和景观灯饰亮起,以最完美的状态点亮了城市夜空。“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家人还在等我,让全世界看到独一无二的重庆夜景,我们一家人都很自豪!”江海说。

(记者 崔曜 郑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