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渝城助医”“渝城护学”来了 看市民的这些“烦心事”如何化解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到医院看病难停车、如何增强医院门口和校门口的安全感,这是很多重庆市民的“烦心事”。
如何化解?
12月10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推动开展“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以学生上学放学、市民看病就医更高效、更便捷、更舒心为目标,出台系列举措,解决市民关心的这些“关键小事”。
这也是重庆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的重要实践。
协同作战
服务群众形成“合力”
在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心城区指导组组长、重庆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张鹏介绍,今年11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局等市级部门,推动开展“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
目标明确
排忧解难有“动力”
“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以学生上学放学、市民看病就医更高效、更便捷、更舒心为目标,主要聚力攻坚医院周边“停车难、设施旧、通道堵、卫生差、品质低、秩序乱、隐患多、服务少”等八个方面的问题,全力推进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洁净行动、市政设施除险行动、校园周边绿荫行动、实施街面空间序化行动、城管执法提标行动”等五个专项行动。
按照计划,到2026年底,全市将完成200所学校、100家医院周边环境提升。同时,城市治理进医院、进校园服务机制将全面建立,医院、校园周边环境全面改善。
渝城助医
党政机关错时共享停车
解决问题,不来“虚”的,必须有实招。
“渝城助医”重点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张鹏表示,“我们将联合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深化医院周边停车综合治理。”
张鹏介绍,“渝城助医”行动将从增加停车资源着手,围绕协调医院周边500米内商业停车、党政机关错时共享停车、路内停车等资源供应,新增公共停车场。
另外,相关部门还将从优化公共交通着手,规范出租车、网约车等上下车区域,探索小巷公交“便民健康专线”,在医院内部设置临时停靠点。同时,通过建设“渝畅停”应用,为患者提供停车泊位预约、导航等服务,精准服务市民出行。
渝城护学
合理施划限时段停车区域
“渝城护学”,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是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
“我们将从车行、人行和等候三个方面着手。”张鹏介绍,对于在上学放学期间确有停车需求的,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允许靠道路右侧临时停放,同时合理施划限时段停车区域或限时长停车位。
在人行系统上,相关部门将梳理、优化公共交通站点与人行步道系统,打通人行通道堵点、卡点。
另外,城市管理部门将配套建设公园、公厕、等候区等场所设施,设置条椅、遮(雨)阳、直饮水等便民设施,检查检修路灯照明设施,全力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便利。
护孩子安全
设立校园周边城管护学岗
“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还有一项重大内容,那就是重点解决学校、医院周边的安全秩序问题。
以“城管进社区”为载体,设立医院周边城市综合治理服务站,清理沿街店铺跨门经营、乱张贴以及乱堆放影响市民通行的问题;
设立校园周边城管护学岗,及时劝阻、依法处理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严格查处食品摊贩未备案等。
2025年4月前,中心城区第一批次将完成30所学校、20家医院工作任务,具体包括树人小学、重庆八中等学校和重医附一院、重庆市中医院等医院。2026年5月前,再完成170所学校、80家医院工作任务。
张鹏说,接下来,市城市管理局将通过实施“渝城+系列”行动,持之以恒服务民生改善、服务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记者 刘波 摄影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