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第1眼-重庆广电:重庆第1眼 | 这些“桥下风景” 很和谐,很重庆!

日期:2023-10-11

桥上奔波的是生计,桥下滋养的是生活。就在这两天,我市印发《重庆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规定》,明确了城市桥下空间使用原则 。重庆素有“桥都”之称,四通八达、层层叠叠的桥上景观让市民游客津津乐道,而桥下也是别有洞天。

南岸铜元局苏家坝立交以独特的“转圈”出圈,高耸的桥墩,加上大半径螺旋匝道,乘车犹如在空中飞翔,既是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之地,为了提供方便,立交桥下建起了近2300平方米的停车场,配备了智能洗车、充电设施、共享单车等等惠民便民设施,为大家提供颜值与功能并存的换乘空间。

同样是利用好桥下空间,在沙坪坝区石门大桥下,今年1月,一座宝藏般的机械式停车库也正式投用,布设5台升降平移的机械式停车设备,提供166个停车位,用地效率是普通停车场的3、4倍,这也是中心城区利用桥下空间修建立体停车库的首个案例。

这份《管理规定》首先填补了重庆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范性管理方面的空白,解决了桥下空间“该不该用”、“该做何用”、“该如何用”等等问题。站在全国层面,近来一些城市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管理办法。而对于拥有一万余座桥梁的重庆来说,桥下的空间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份《规定》明确了管理、监管责任、使用原则、使用要求,划定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主要为市政维护需要设施类、公共停车类、充电设备类和文体设施类。重庆依山而建,傍水而生,随着桥下空间的开发,往日的荒地闲置地,有了今天的“七十二变”。

渝中区黄沙溪 

藏身九滨路桥下的“最美滨江篮球场”

渝北区龙塔街道 

市民惬意健身的桥下“口袋公园”

北滨路 融合山水韵味与运动休闲

城市高架桥下的绿色开放共享空间

不是只有桥上才可以看风景,桥下也可以风景无限。而构建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也要注意杜绝隐患,确保桥梁的安全,此次出台的《管理规定》,在安全管控上,明确了对多种行为说“不”。

《重庆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规定》明确,在使用管理上,坚持重庆桥梁桥下空间的使用“行业指导、分级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桥梁安全”管理原则。在安全管控上,《规定》明确对多种行为说“不”。包括擅自搭建建(构)筑物,封闭桥孔或者其他妨碍桥梁养护、维修、检测的行为;擅自开挖桥下空间地面、拆改各类管线、设置地下设施以及其他任何有损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设立用于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设施,或停(堆)放、装(卸)载危险物品;从事危及桥梁安全运行的商业贸易活动;使用燃气或明火作业;擅自改变桥下空间的用途或将利用的桥下空间以任何方式转让给第三方;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干净、舒适、安全……桥下空间的使用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规定》的发布,合理改造利用,既满足市民生活所需,也将更好地构建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管理规划,除了为城市“增色”,还要在创新优化中,让空间与生活其中的人更好地融通起来,让居民收获更大的便利和服务,这是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怎样把城市“边角空间”做成“金角银边”?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毛华松教授看来,有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在功能定位上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基本导向,特别是在服务设施配套较为欠缺的老旧社区,更要重视周边社区居民的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停车充电等需求调查与分析,从而合理确定桥下空间功能定位;二是要重视空间使用安全性,如桥下停车要考量出入口及其醒目标识设置,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注重空间形象的整体提升,结合桥下空间的“微更新”、“微行动”,优化桥下空间的景观质量和生态环境,发挥“金角银边”的作用,进而让其成为“8D”重庆城的靓丽风景线之一,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的小角落,其实更让人体会一座城市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照,“人民的城市”,正是通过这些美好,化作具体可感的精彩生活,而一处处“小美好”的落地,既是便民利民,也彰显了城市活力,更是在美美与共中为城市的发展蓄能蓄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