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把“熊猫”送进校园 这所幼儿园收到特别的“六一”礼物
“大熊猫除了竹子外,还喜欢吃些什么东西?大熊猫有几个手指……”每次聊起大熊猫,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有“十万个为什么”。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5月30日上午,渝港澳(亚欧)青少年自然探索行动国际自然教育导师进校园巡讲活动,走进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次生动的保护大熊猫“奇趣之旅”。
课堂上,国际自然教育导师、重庆动物园的田小芳先通过一段大熊猫“围炉煮茶”的视频,带孩子们认识了重庆动物园的四只大熊猫“双重喜庆”,视频里它们灵敏的动作,憨态可掬的形象,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欢笑。
随后,田小芳继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给孩子们介绍了大熊猫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惯,还有大熊猫爱吃的食物等。
田小芳介绍,刚出生的大熊猫只有100克左右,相当于两个鸡蛋的重量。成年后大熊猫的体重能达到110公斤,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重量。
“因为特别贪吃,所以长这么大吗?”“熊猫生下来就是黑白两色吗?”课堂上,孩子们的提问一个接一个,田小芳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她透露,因为特别能吃,大熊猫被戏称为“大胃之王”。但能吃并不是因为大熊猫贪嘴,而是由于竹子、竹笋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它们只有不停地“吃吃吃”,才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而成为“大胃之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熊猫的肠道很短,消化程度很低,吃十斤要拉九斤,粪便还能清晰地看见竹叶、竹渣。
“我非常喜欢大熊猫。没想到大熊猫身上还有那么多秘密和有趣的故事。老师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非常开心!”汪慧琳小朋友说。
活动现场,孩子们还展示了自己为宣传保护熊猫创作的作品,有剪纸、海报、绘画、橡皮泥手工、书法……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的副园长周丽表示,把班会搬到户外,把动物“搬”进课堂,是学校送给孩子们的“六一”礼物,也是一次很好培养同学们生态意识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学校就能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也希望国际自然教育导师能多来校开课,让学生们的课外课堂更丰富更有意义。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组委会通过招募国际自然教育导师,聘请教育名家担任爱心大使,用一年的时间奔赴各自然教育联校、幼儿园,利用小学及幼儿园延时教学时间,以“讲、学、访”的形式开展国际自然教育巡讲活动,为青少年上一堂有温度的绿色故事课,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生态文明中吸取养分,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记者 徐勤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