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秘境老街区丨科园四路的夜 撩动舌尖
江湖菜的色泽在哪种场合最诱人?重庆人的答案,一定是在深夜的大排档里。
坐在马路边,不管面前摆的是一盘烤脑花还是爆炒小龙虾,只要配上一杯啤酒,就是重庆夜生活最地道的打开方式。科园四路,便是重庆深夜里最热闹的一条马路。
座无虚席的露天大排档是科园四路最常见的街景
街头美食
Street Food
说起重庆老资格的美食一条街,科园四路在本地人心中算得上顶流。
位于科园四路的这条美食街,正式的名称叫南方花园市级特色夜市。得益于石桥铺当年的繁华,从1994年起,科园四路马路两侧自发形成了夜啤酒一条街,并成为重庆首批市级特色夜市街区。发展至今,1200米长的街区上聚集了70多家商户,稳坐重庆夜宵江湖头把交椅。重庆人提起“科园四路”,大都是以路边的撸串和大排档为前提。
科园四路的白天,平淡无奇。一旦夜幕降临,马路两旁餐饮店的灯箱亮起,露天大排档的装备悉数摆开,属于江湖美食的一天便开始了。
寒露前几天,重庆气温陡降。细雨飘零的秋日傍晚,科园四路的忙碌氛围丝毫未减——
年轻的伙计们在门前搭起大红的折叠雨棚,再用透明塑料幕布围合起来,就成了夜幕下一个个温暖的“避风港”;大排档的老板做着准备工作,灶台上整齐摆放着洗净、切好的荤素菜,只等食客就座;火锅、串串店的“跑堂”在街头大声吆喝——这条街的上半场是属于串串、火锅的,必须在第一时间留住客人;相比之下,烧烤店的“跑堂”则不慌不忙地串着手里的竹签,因为他们真正忙碌的时间在下半场。
钵钵鸡的各类小串琳琅满目,摆在桌上等着食客前来挑选
“银耳汤、绿豆汤”熟悉的叫卖声配上经典的保温瓶,是夜宵江湖里常见的身影
夜宵江湖
Tasty Midnight Snack
晚上 7 点,科园四路两侧,灯箱一家比一家绚丽,贴在玻璃门上的美食图片一张比一张诱人,哪怕仅仅是路过,也有大快朵颐之感。
一眼扫过这些灯箱,便能看出科园四路的集聚效应——
海鲜、小龙虾、生蚝、鸭肠、鸡爪爪……店名里集合着五花八门的食材;来风鱼、璧山兔、贵阳小豆腐、乐山跷脚牛肉、粤烤、东北烧烤、遵义烤鸡……天南地北的美食应有尽有;江二娃串串香、谢氏海鲜大排档、罗记烤鱼……从如同百家姓的店名里,不难看出这里的包罗万象。
在生猛的炭火炙烤下,生蚝香气飘荡
这时,集聚效应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知名度和客流的同时,也带来激烈的竞争——同品类的竞争显而易见,食客今晚选择了火锅,也意味着放弃了串串,最多下半场再来一顿烧烤或小海鲜,毕竟胃容量有限,不可能在一晚上吃完这条街所有的美食。
竞争有多激烈,从各家“简单粗暴”的广告就能看出一二。资历深厚的,打出“二十年老店”的名号,这句话印在玻璃门上还不够,还要印在店员统一的服装上,植入他们的吆喝中。根基不稳的,让食客知道自己卖什么最要紧,于是将菜名印成大大的红字,甚至附上价格,让人在马路对面也能一眼看清。
当然,最好的“广告”是味道和上座率。晚上8点左右,食客陆续登场,他们的选择决定着科园四路当晚的故事走向。
热闹的味
Lively Flavor
不论坐在店内还是露天坝,食客们陆续就座后,空气中便开始弥漫出一股混合的香:生蚝的鲜香在炙烤下被蒜蓉激发出来,锅里翻炒的小龙虾闻着就辣,更别说那一口口沸腾的火锅里牛油的香……层出不穷的香味充斥着整条街,牢牢掌控着食客的嗅觉,甚至路人匆匆的脚步。
深夜时分,露天的大排档、烧烤摊迎来了高光时刻。围坐在一张张简易餐桌前的,是不需要讲究排场的朋友。哪怕是一次性餐盘盛装的江湖菜,只要味道对了,氛围也就对了。这样的场合,当然少不了喝几杯交心酒。秋风再冷,科园四路的夜晚也是温暖的。
大排档的合围就是一个温暖的“小港湾”
有人说江湖菜的特点是“土” “粗” “杂”,是不拘常法的烹饪方式,恰似重庆人的性格,耿直、火辣、热情。这样的重庆人,又怎能不踏进这条热闹的科园四路呢?
推杯换盏间,欢声笑语和麻辣鲜香,又为此情此景烙上了重庆的印记,让人在多年后再聚时,仍念念不忘,“那一晚,我们在科园四路……”与记忆一同涌上心头的,当然还有科园四路上的味道——重庆宵夜的味道。
入夜时分,科园四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
(文/刘晓娜 图/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