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千岁之树”竟是它! 我市“绿色文物”已超3000株
它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也是自然资源中的瑰宝
它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
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
是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就是有生命力的“绿色文物”
——古树名木
(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第1眼-重庆广电1月5日讯 1月5日,第1眼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历时一年多的全市第五次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全部结束。
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城市古树名木3572株,共35科40属60种。
从等级来看:
一级古树186株,占古树总数的5.21%;二级古树3373株,占古树总数的94.43%;名木13株,占古树总数的0.36%。
与此同时,各区县还上报城市古树后备资源1843株。
从科属来看:
以桑科榕属的黄葛树最多,达2182株,占61.05%;其次是樟科樟属的樟树168株,占4.7%;第3位是山茶科山茶属的茶花163株,占4.59%。
从地理分布来看:
以万州区、合川区、北碚区居多,分别为531株、302株和300株,分别占14.86%、8.45%和8.39%。
城市古树之最
根据普查,我市树龄和胸围最大的古树是位于江津区白沙镇9号黄葛树,树龄达到1000年,胸围达到10.13米,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其平均冠幅达到29米。
(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最高的古树位于石柱县枫木镇的青冈树,树高32米,树龄110年,平均冠幅11米。
(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单种数量最多的古树当之无愧的是我们的市树黄葛树,数量2168株。
(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一级古树名木最多的区县是大足区,共有27株;其次为荣昌区和江津区,分别为22株和20株。
(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目前,通过普查工作收录的每一棵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都具有一个16位的位置编码和22位的特征编码。
位置信息包括行政区划,社区,责任网格,经纬度,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
特征信息包括树种名称(含拉丁名),科,属,权属,分布特点,等级,树龄,树高,胸围,冠幅,生长势,保护现状,生境情况等。
另外,每一棵古树还对应13项人员信息,包括普查人员、核查人员、管理责任人员等。
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下,市城市管理局还研发了智慧园林子系统下古树名木管理模块,对收录系统中的古树名木在2000大地坐标系中精准定位,实现“一张图”管理,对全市古树名木情况实现“一屏通览”,并可直接点击链接了解每一棵古树的详细情况。在每一棵树的树牌上,市民也可以扫描二维码,查阅古树信息,对古树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市城市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着力从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尽快出台我市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的管理及保护。
▶敦促各区县落实管理责任和管护费。
▶加强现有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复壮,通过改良土壤,改善生境,开展病虫害治理等措施,对现有濒危和衰弱古树开展复壮工作。
▶完善保护设施,增添避雷设施,划定保护范围,消除外在危害等。
▶充分挖掘古树名木历史传说,建设古树公园、游园,让市民充分享受到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
▶通过报纸网络全面公示、特色古树单独宣传、讲好重庆故事、开展科普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市民了解当地古树名木、自觉保护古树。
(记者 蔡强 肖洁 编辑 陈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