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宣传引领。深入各单位、小区、学校、医院、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80余次,培训垃圾分类指导员1200余人次,滚动播放宣传视频超5万次,公共机构绿色办公覆盖率达90%,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二是设施更新。在镇街配置清扫保洁人员979人、收运车辆125辆、垃圾箱体292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7336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成;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8000万元,完成114台环卫作业车辆更新,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90%,助力环卫作业低碳转型。
三是执法监管。与清扫保洁企业签订垃圾分类运输协议,定时定点开展厨余垃圾收运工作,严格管理垃圾站进站车辆,查处“混装混运”等违法案件3起,整改前端收运问题6个,整改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