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全面排查整治桥隧隐患 守护城市“脉络”安全
一是全面诊断“病害”。坚持“自有队伍+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相结合,采取“分段拉网”排查方式,对城市路段桥隧及高危边坡等重点领域、风险点进行全方位“体检”,建立安全风险隐患台账,动态更新“一桥隧一档案”,严格落实桥隧结构设施应检必检100%要求,有效实现对区管179座结构设施每3年1次结构定期检测全覆盖。
二是对症施策“下药”。重点聚焦桥隧结构安全及主干道路病害等“疑难杂症”,对桥梁关键部位实施“靶向治疗”。重点推进大坪立交桥、华村立交等14座独墩柱桥梁加固整治,完成大溪沟高架桥、千厮门立交等3座防撞护栏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车行桥改造提升,推动桥隧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累计完成14个病害设施整治项目。
三是数字赋能“防控”。分批实施桥梁隧道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安装3000余套感知设备、240余套采集传输设备,以日均2000万条数据实时感知渝中区桥隧运行状态,桥隧设施智慧感知覆盖率达100%。依托三级治理中心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运行监测—风险监测—应急协同”防控链条,强化各部门联合监管、联动处置能力,大大提升应急处理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