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
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通知
渝城管局〔2019〕95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市管理局,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管理局,局机关各处室,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重庆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6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尽快融入全国、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加快构建方便快捷、公平善意、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提高站位,全面深化。深刻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来抓。全面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加快推动电子政务,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提升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城市管理部门,有效优化营商环境。
(二)问题导向,精准实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要把企业和群众的感受作为主要评判标准,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痛点和堵点。要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渝通办”,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三)持续创新、长效推进。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对政务服务进行优化再造。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业务办理等信息,通过网上大厅、办事窗口、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一是要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二是要实施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推进综合执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真正为市场主体打开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四是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负面清单等,打造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二)全面落实“三个一”改革。进一步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将尽可能多的政务事项纳入网上平台办理,大力发展移动政务平台。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要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为目标,梳理必须到现场办理事项的“最多跑一次”目录,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
(三)加大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在全面落实“三个一”改革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动态更新政务数据资源,不断提升数据质量,扩大共享覆盖面,提高服务可用性。要积极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并不断加强数据共享安全保障。同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动重要决策公开、重要部署执行公开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持续深化城市管理领域“三大攻坚战”城市提升行动、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以及重点民生实事等信息公开。要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部门门户网站的优化发展,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
(四)推广使用“渝快办”掌上政务品牌。2018年11月正式运行的“渝快办-重庆政务掌上办”是市政府全力打造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要做好城市管理部门行政审批高频事项作为“渝快办”优先上线事项的相关工作,要加快推动申报材料的电子化,不断优化办理流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无缝衔接,使群众办事越办越快、越来越方便、越办越愉快。同时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城市管理部门逐步推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完成“渝快办”上线,实现政务服务“城乡一体、一网联办、全城通办”。要让企业和群众了解知晓“渝快办”,引导企业和群众体验使用“渝快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利企便民。
(五)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精神,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2018年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聚焦改革中的难点、堵点和卡点,着力减时限、减程序、减费用,补齐短板、增添措施,大胆创新、完善机制,深化城市管理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全流程、全项目、全事项改革。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全市“一张蓝图”统筹生成项目,“一个窗口”接件、出件率100%,“一张表单”落实率100%。二是要继续深化区域评估工作,持续推动绿化方案评价直接使用区域整体评价的成果。三是推动审批系统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与各行业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全面实现市、区县两级审批数据实时共享。四是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落实大厅建设指导标准和“一窗受理”工作规程,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五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项目实施情况随机抽查,抽查工作全程留痕,执法结果全部公开。
(六)做好网上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完善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实施清单,对依申请行使的6类行政权力(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给付、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配置办理流程和表单。推动政务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保障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覆盖。做好统一服务入口和一体化运行工作,充分利用全市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一体化提供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预审服务。推动流程再造,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重构城市管理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取消不必要环节、合并相近环节,再造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进一步压减审批承诺时限,提高即办事项比例,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减少50%以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证明类材料在线申请、开具和应用,大幅精简办事过程中需要申请人提交的纸质申请材料,实现一批高频民生事项“零材料办理”。
(七)推行“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规范监管、精准监管、联合监管、监管全覆盖和监管的“监管”,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推动实现“一个平台管监管”目标。城市管理部门要全面梳理监管事项,编制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行政检查事项实施清单两个清单,为全国“互联网+监管”采集汇聚监管信息、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城市管理局要深刻认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及市城市管理局的具体安排上来,把“互联网+政务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督考核。加强工作的督导考核,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形成长效机制。对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整改,确保 “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到实处。对工作中发现的好案例、好做法,要善于挖掘、总结经验、推广运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广网上政务服务,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宣传各项改革工作成果,特别是要运用政务大厅、行政窗口、热线电话等载体,帮助企业和群众体验和运用网上办事,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网上办事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通知自2019年9月30日起施行,原《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实施“全渝通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城管局〔2019〕2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