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50号提案答复的函
石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公共服务“一管到底”实现超大城市科学治理的建议》(第0850号)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国网市电力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突出改革探路,构建高效治理新体系
一是强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统筹。市城市治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系统研究城市治理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动超大城市治理各项工作。以中心城区建成区为重点,统筹城市结合部,拓展延伸乡镇,厘清市、区、镇街三级城市治理职责边界,整体搭建市级统筹、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城市综合治理新机制,领跑带动市域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根据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实际,出台我市加快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实施意见政策文件、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年度行动方案、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强化政策保障。坚持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坚持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出发,优化山城江城特色空间格局,深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治理,市级强化统筹、中心城区一体治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城市电力管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道路桥隧和管线管廊建设的统筹调度体系,确保电力管线建设与城市发展需求同步。通信管理部门压实各通信管线产权单位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属地有关部门开展管线规整行动,确保整体工作有序平稳开展。
二是深化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改革。出台《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条例》,推进行政执法队伍、事项、监管、监督、平台大综合一体化,推动监管执法与信用体系贯通,向7支综合执法队伍划转1026项执法事项,向镇街赋权99项“三高两易”执法事项,基层行政执法办案时间平均缩减50%以上,行政执法群众满意率达87%。积极构建AI赋能“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应用,打通信用系统与专业执法、综合执法一体关联,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上线“智能问数”功能,可通过语义识别、一问一答、可视化展示等形式,全面提高决策人员的感知能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以两江四岸核心区、16条重要城市干道以及窗口区域、网红景点、城市结合部为重点,开展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渝城护学”“渝城助医”行动,完成第一批30所学校、20家医院周边环境提升设计,通过交通导改、功能配套、空间治理等方式,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差、秩序乱等突出问题,系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系统收集水、电、气、讯、桥、隧等3495余个具有实时性、预警性、回溯性和可评价性的体征指标并实时动态监测,有效解决“大城市病”问题。
二是构建普惠均等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出台服务目录、建设指南,便民利民惠民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社区治理共同体,迭代“城市治理全面融入社区”服务机制,“渝邻汇数智社区”应用上线运行,实现社区服务“一图感知”、居民自治“一码参与”、社区干部“一站服务”。突出抓好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围绕解决骑手进门难、手续繁琐等问题,谋划建设“小哥来了”一件事应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机制,完成特困老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1万户,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3个。与成都联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质扩面,实施公积金政策融合互通、医保缴费年限互认等政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提升城市品质,深化数字赋能城市综合治理
一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体检实现全市域“全覆盖”,累计完成城市更新面积2785万平方米,成功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两江四岸”完成滨江岸线治理提升61公里,建成开放公共空间14个,让市民游客共享高品质亲水空间。聚焦“小案小事”改善城市面貌,整治背街小巷等区域2.5万个,打造示范项目109个,发现并整治城市交通干线环境突出问题2.2万个。山城夜景助力我市荣登“全国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实施“点亮渝灯、消除暗盲”专项行动,城市照明设施完好率、亮灯率位于全国前列。中心城区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归集率100%。整治城市内涝风险点198个,有效应对内涝风险。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市新增城市绿地1000余公顷,完成增花添彩项目126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132个。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新建口袋公园100个,更新提质现有公园适老化适儿化项目100个,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15个。深化停车治理改革,《重庆市停车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新增错时共享停车位5.3万个,新增小微停车场泊位3万个,中心城区路内停车位规范设置率达98%。“巴渝治水”成熟运行,实现对150条重点风险河流风险点全量落图;“巴渝治气”基本实战运用,有效支撑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9天;“巴渝治废”上线运行,提升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支撑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城市综合治理运用。设立首席数字官、组建专家委员会团队,整合成立重庆市城市治理研究院,推进首席数字官现场办公,强化整体智治。加快形成“9+2”中心城区一体化基本能力,中心城区一体化构建KPI全时全量监测能力。积极推进三级治理中心“设施运行”板块建设,完成部门驾驶舱2.0版建设和应用驾驶舱建设并接入市级治理中心,数据治理合格率、共享满足率均达100%。“打造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推动387类30万个风险点全落图、1300余万个感知设备全接入、1000余万件事件全接入、202类风险隐患信息全提示,为防灾减灾提供强大支撑。“工程渣土治理利用”“供水全周期管理”等应用实现全市贯通,“渝畅停”“桥隧智慧管理”等上线运行。协同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开发建设“马路拉链”“数治窨井盖”“共享电单车监管”“数智公厕”等11个典型应用。有序开展AI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形成3000P互联网智算算力资源。全国首个发布《重庆市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行动计划(2025—2027年)》,率先发布第一批8个AI赋能“揭榜破题”场景清单,“低空综合巡查”、“道路塌陷风险评估预警”、“执法辅助智能体”、“新质环卫”等智能场景取得阶段性成果。
再次感谢您的提案,您提出的加快推进管理措施完善、推进服务资源均衡、提升管理效能提升等为我们今后做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增添了信心。我们将继续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深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打造,优化协同高效、闭环落实的体制机制,发扬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工作作风,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复函已经肖庆华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