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工作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6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字体:

吴桂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后疫情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的建议》(第0869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关键小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抓总,各市级部门、区县各司其职,按照“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要求,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区域统筹实施、全社会普遍参与”,有力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如期实现全覆盖,我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连续3年多走在西部城市前列。

二、工作推进举措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后疫情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关注民生的博大情怀和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关注支持。我们对建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一)完善分类投放设施。一是完善政策措施。我市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要求新建住宅项目的垃圾分类收集厢房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市住房城乡建委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改造计划一体推进。二是规范分类设施配置。市城市管理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制定《重庆市新建住宅项目生活垃圾收集厢房配置导则(试行)》,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印发《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配置及管理导则》《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置指南》等标准和文件,组织开展“摆放整齐”专项行动,指导区县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投放设施设置,尽可能靠墙靠边或者入车库,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三是推进投放设施升级改造。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完善洗手、排水、照明、遮雨、地面硬化等为重点,完成全市34968个投放设施便民化升级改造,占比59.57%。在《重庆市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中明确各区县2023年升级改造任务,中心城区6月底前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改造,其它区县11月底前升级改造率达到70%以上。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局2022年底下达区县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17.8亿元,支持各区县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申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相关项目。

(二)提升收运管理水平。一是压实物业企业责任。市住建委、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印发《重庆市推进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物业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制定《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工作指引》,指导区县加强对物业企业落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的督促指导,并通过采取约谈、纳入企业征信、媒体曝光、教育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调动物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二是提升分类收运实效。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政府直接采购等方式,全市配备分类运输车5279辆,分类达标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分类运输。推广使用垃圾分类智慧收运系统,覆盖2.1万个小区(商户)。中心城区建成界石、走马、夏家坝3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分类转运能力达到1.3万吨/日,均装备生活垃圾智能多级精分选系统,通过磁选、风选等方式识别分选各种生活垃圾,提高分类准确率。印发《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厨余垃圾接驳点)建设。三是开展系列专项行动。组织在全市开展“规范运输”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市场化、专业化运输模式,支持专业运输公司承担垃圾分类运输工作,同时加大对生活垃圾清运非正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推动解决生活垃圾混收混运等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新规范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标志标识1429辆,新增运输车480辆;立案查处企业54家次、运输车69辆,发放整改通知书1266份。今年,还将在全市开展以“净化行动”“规范行动”“执法行动”为重点的纠错行动,发动市民广泛参与。

(三)提高分类处理能力。一是加快补齐设施短板。编制出台《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2020-2035年)》《重庆市加快补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实施方案》等,持续推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规划建设。2023年加快推进梁平、奉节等6个焚烧项目和奉节、梁平等6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同时研究制定《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生活垃圾焚烧监管评价办法》,完善垃圾分类监管评价体系。二是健全处理设施。全市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5座,其中焚烧处理设施18座,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9座,餐厨垃圾处理水平全国领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三是推进处理工艺研发。印发《区县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方案》,指导区县区分餐厨、家庭厨余和其他厨余垃圾,科学选择适宜本地人口规模和财政支出的处理技术路线,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优先采用生化处理、堆肥等方式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完善对垃圾分类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激励政策,市财政局出台《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因素分类法对包括从事垃圾分类和处理研究的科研院所进行绩效奖补。

此答复函已经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3年4月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