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格合一”背街小巷“焕颜记” 综合网格里的安全与温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城市背街小巷的晨雾,将金色丝线编织在青石板路上时,早点铺的蒸腾热气、自行车铃的清脆声响、邻里间熟悉的问候声,共同勾勒出市井的温暖轮廓。当咖啡香从旺达咖啡馆的木门缝里溢出时,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小张推开店门:"老板,今天灯景所来拆旧店招,我过来搭把手。"这家开了五年的社区咖啡馆,成了背街小巷攻坚行动的起点。
旺达咖啡馆所在的第三综合网格,是街区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区域之一。岁月在这里刻下深深痕迹:部分沿街商户的招牌因年久失修,成了悬在居民和商户头顶的“不定时炸弹”;那些违规设置、锈迹斑斑的户外设施“小耳朵”,有的已摇摇欲坠,微风便能将其吹落;破损的店招店牌上,残缺的字体与剥落的画面,如同街区脸上刺眼的“伤疤”。
近期,第三综合网格工作站依托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机制,将保障居民安全、提升街区环境列为首要任务,联合区灯景所、相关居委会,对永嘉路、茂名南路、南昌路、瑞金二路、建德路等重点路段展开全面隐患排查。工作人员手持记录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角落:生锈的支架、开裂的面板、松动的螺丝……所有问题点位被逐一登记。
“这店招已经有裂缝,就像隐藏的危险,万一掉下来,伤到行人怎么办?”当工作人员手持《户外招牌安全管理告知书》,向旺达咖啡馆主理人说明隐患时,他道出顾虑:“换招牌要花钱,还要重新报备,太麻烦了。”小张听闻后回复道:“您说的这些困难,我都明白。但是安全达标了,顾客来喝咖啡也安心的呀。”经过多次上门沟通,主理人最终同意拆除旧店招。
这样的沟通场景在各商户间反复上演。从最初的担忧到理解,从顾虑到支持,商户们逐渐明白:工作人员不是“找麻烦”,而是“除隐患”“谋发展”。获得配合后,各部门迅速行动——30余块隐患招牌和“小耳朵”在烈日下被拆除,工作人员的汗水浸透了制服,却挡不住他们专注的动作。随着工具嗡嗡作响,街区的“旧伤疤”被一点点抚平,熟悉的咖啡香在忙碌中愈发浓郁,仿佛在诉说着正在发生的改变。
这场行动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前期细致的排查,需要一双双‘细致入微’的眼睛;与商户的沟通,需要一份份“将心比心”的诚意;烈日下的施工,更需要一颗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深知,背街小巷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大民生”——每消除一处隐患,每改善一处环境,居民的幸福感就多一分,城市的温度就更暖一度。
如今,第三综合网格工作站正以“守护者”的姿态,继续依托“多格合一”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发现脱落的墙皮,及时联系修补;看到堆放的杂物,立刻协调清理;遇到新出现的违规设施,第一时间上门沟通……而旺达咖啡馆,也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旧店招已拆除,新的店招正在设计安装中,未来将与街区风格浑然一体。店内的咖啡香依旧浓郁,却多了几分“安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