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行业资讯

湖北:600米路段既要早市又要夜市还要不占道 武汉城管做到了,政协委员都点赞了!

日期: 2025-08-22
字体:

“洪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积极配合执法,将提案中的问题有效、及时地解决。现场秩序井然,环境舒适,交通畅通,真正解决了问题,为人民办实事。”5月7日,洪山区政协委员李桢在“提案办理情况见面征询意见表”上写下了这段满意评价,并对该79号提案作出“解决问题”的肯定。

此前,武汉市人大代表方洁以建议案、洪山区政协委员李桢以提案形式反映:瑞景路鸿岭花园段每日清晨菜农占道经营频发,导致车辆通行艰难、交通堵塞严重、居民出行受阻、卫生状况堪忧。

8月19日8时30分,在政协委员李桢签署满意评价103天后,洪山区城管执法局联合洪山街道一起“回头看”,发现早高峰的瑞景路,路面宽敞整洁,车辆通行顺畅。新生的“瑞景便利菜市场”内经营有序,购销两旺,烟火气十足。

这种变化,是怎么做到的?

李桢在瑞景路接受媒体采访。

民呼我应:顽疾困扰核心生活区

瑞景路长约600米,附近有鸿岭花园、滨湖·名邸、百瑞景等多个小区,还有一所小学,紧邻武汉理工大等高校,小店经济丰富,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然而,自发形成的早晚市在满足便民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占道经营阻塞交通,油污遍地影响环境,噪音扰民不绝于耳。“出门踩油渍、开窗听叫卖、行车蜗牛爬”成为周边居民无奈的真实写照。无序的状态也影响了邻近菜薹公园的游憩环境,与不远处繁华的梦时代商圈形象格格不入。

整治前的占道夜市。

整治前夜市占道,影响通行。

方洁在建议案中指出,能否通过多方治理推动有序经营,实现多方共赢?建议将早市纳入新兴业态规范管理,挖掘其促就业、拉消费潜力;成立由区城管牵头的多部门联动专项工作组;针对瑞景路跨武昌、洪山两区的特点,由市直部门协调签订管理协议,明确权责,为全市交叉区域治理提供示范。李桢也从设立临时疏导点、加强执法管理、优化交通疏导等方面提出了疏堵结合的建议。

整治前的占道早市,100余米路段有120个摊位。

整治前的占道早市摊点。

攻坚克难:普法整治与硬件升级并举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洪山区城管执法局与洪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迅速行动。自今年2月起,洪山街道启动“清晨攻坚”行动,针对6:30—9:00的早市摊群,创新采用“普法教育+集中整治+定点值守”模式。工作人员多次现场宣传法规,每周三次集中整治,并安排定点值守。5月初,整治重点转向夜市,一个月累计出动380人次,逐户劝导摊贩,耐心讲解政策,协助搬离占道设备。

整治后的瑞景路,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小多了。

“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让问题反复反弹。” 洪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周新立说,“堵”的同时,“疏”的探索也在同步进行。为根治乱象,洪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积极协调洪山菜薹基地资源,巧妙将瑞景路一处利用率不高的停车场改造成规范化的“瑞景便民菜市场”。工作人员引导原先占道经营的摊贩“集中入市”,由管理方统一规划摊位、规范经营时间,并配备专人负责卫生保洁。

硬件升级同步推进。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在菜薹公园与人行步道之间加装护栏,有效防止摊贩随意进入公园摆摊,保障了公园的休憩环境,也规范了行人动线。

环卫工人清晨保洁瑞景路。

引摊入市:小市场撬动大治理

家住鸿岭花园的刘香莲晨练结束,就到马路对面的瑞景便利菜市场买菜。清晨,菜场人声鼎沸,豆角、茄子、竹叶菜等夏季时令蔬菜整齐摆在摊位上,新鲜的猪肉、鸡肉、水产吸引了附近居民前来购买。

“这里的菜新鲜、便宜,以前都摆在人行道上卖,环境蛮差,现在搬进来了,干净多了。”刘香莲每天总是习惯到黄卫国的菜摊买菜。

黄卫国以前是一名占道摊贩,如今也搬进了便民菜场,“搬进来当然好啊!以前在人行道卖菜,经常被投诉,总是躲躲藏藏。现在好了,环境干净,顾客稳定,收入也稳定,我只管安心卖菜”。

街道为集市订制的招牌。

“我们进入早晚市集后,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菜贩丁旭林一边忙着卖菜一边说,原先在瑞景路上占道卖菜,一天赚70多元,现在平均每天可赚150元呢。“城管把我们引进早晚市集后,生意反而更稳定了一些。”先建村的村民邱先梅说,她家种有10亩菜地,有薯尖、丝瓜等20多个品种,除大部分兑给菜贩外,还剩下不少的蔬菜。于是,她也曾经来到瑞景路上占道卖菜,因此常被城管队员劝离。将她引导进市集卖菜后,由于价格便宜,每天百余公斤的蔬菜售卖一空。

住在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的黄女士一边往小拖车装菜一边说,她隔两天就过来买一次菜,“菜价便宜,不差秤。现在有了菜场更放心,老板服务态度好,有诚信,不管多远,我都会过来买菜”。

规范的早市内,一片繁荣。

卖卤菜的杨菊连和老公也在便利菜场租了一个门面,以前夫妻二人在石牌岭附近卖卤菜,“我们看中了这个菜场人气旺,租金便宜,所以就搬过来了”。

洪山菜薹基地相关负责人夏会勇介绍:“为做好运营维护,我们设置了阶梯式摊位费,安排管理专员每日维护秩序,并在经营结束后进行清扫保洁。”市场改造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增加了基地收入,实现了双赢。

夏会勇(左)向媒体记者介绍情况。

为破解瑞景路地处洪山、武昌两区‘插花地带’,商贩常跨区摆摊的难题,洪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主动向前一步,积极与武昌区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并将武昌区段的流动摊贩也引导吸纳至瑞景路的集中经营点,实现了整条道路环境的彻底改观。

焕然一新:烟火气与整洁度共生

“现在路面干净了,早晚高峰终于不堵车了!”在此居住15年的刘阿姨感慨万千。每天负责清扫的环卫工张师傅笑着证实:“以前光清理油污就得费半天劲;现在日常打扫工作量少了一半,冲洗车来的频率也低了。”家住附近的李阿姨补充道:“以前遛弯得绕摊位,现在路宽了、空气好了,带孙子出来玩放心。便民菜场就在旁边,买东西更方便。”

通畅的瑞景路,来此接送小学生的家长,再也不怕堵了。

“看到瑞景路现在的样子,真的十分欣喜!”政协委员李桢看到秩序井然的现场由衷赞叹,“洪山城管、洪山街街道结合实际探索出的新路子,不仅达到了提案设想,更满足了多方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共赢。”

长效护航:商户自治释放治理效能

当前,瑞景路早夜市共保留了60多家优质摊贩入驻疏导点,解决了60多个家庭的生计问题。经营热干面10年的老张感慨:“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生意反而更好了。”

为巩固成果,实现长效治理,商户们也积极维护市场环境,在经营结束时主动打扫摊位卫生,清理残留垃圾、擦拭操作台,确保摊区地面干净整洁、无杂物堆积;同时还会对将物品摆放整齐,既为次日经营做好准备,也为市场整体环境的整洁有序贡献力量让规范经营与环境维护形成良性循环。

洪山街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周新立向媒体记者介绍整治情况。

“变化太明显了!”周新立深有感触,“5月刚整治时,每天要安排十几个队员定点值守,严防‘回潮’,市民见执法队员为民办实事,还主动为值守人员送水送雪糕。现在两个多月过去,商户已养成自觉习惯,每天只需两三人巡查即可。”目前市民对于人行道被占、环境脏乱差和噪声的投诉也越来越少。从“靠人盯”向“促自觉”的转变,反映了商户对规则的深度认可,也是治理模式创新的成功体现。

蜕变启示:共建共治共享的鲜活注脚

据悉,2025年武汉城管推进城市管理六大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坚持疏堵结合、重点管控,推进100处特色街区、早夜市规范外摆经营点位提质。洪山区瑞景路的成功蜕变,正是一场以“商户自治”为桥梁、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的生动治理实践。它不仅解决了民生痛点,平衡了“烟火气”与“整洁度”,更让商户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参与”,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受益者”,多方合力破解了“管与放”、“堵与疏”的治理难题。

瑞景路早夜市入口。

洪山区的探索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只要找准“疏堵结合”的平衡点,畅通“共建共治共享”的路径,就能在规范中守护民生,让升腾的烟火气里,始终透出文明的整洁范儿。

(采写/朱仙红 谢卓维 李璐 摄影/肖敏 编辑/杨忠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