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已满五年。5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获悉,海淀区将依托“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推广“执法+普法”模式,以持续的创新举措推进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实做细。
在海淀区知春路17号院,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队员向居民详细解读《条例》内容,并检查社区大件垃圾存放点,提示工作人员,春夏季小区装修业主较多,要保证投放点位电话能随时打通,以便居民能够及时投放装修大件垃圾。
在辖区一处密闭式清洁站,执法人员实地检查该清洁站的日常维护情况,仔细核对站点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填写清运周期,确保垃圾能够按时、有序地清运,不造成堆积和环境污染。“对于平时交运过来的垃圾,咱们要及时检查是否分类到位,如果出现混装混运现象要做拒收处理,并及时将该情况进行上报。”执法队员告知现场工作人员。
据了解,为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海淀区城管执法部门重点检查桶站建设、大件及装修垃圾投放点、垃圾分类台账、管理制度等内容是否合规。督促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专员、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机制的作用,确保宣传教育到位、值守引导到位、桶站建设规范化到位。严格要求物业工作人员做好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做到先分类后清运,保证清运的垃圾分类到位。
(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