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武汉市召开全市城管执法监督工作部署暨执法创新会,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并围绕“共情执法”“区街协同”等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城管小莉”工作室主创人员,武汉经开区城管执法队员肖莉以《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共情执法新格局》为题,做了交流发言。“车谷城管”短视频中有自种小青菜在街头出售的耄耋老人;有白天在企业打工,夜里兼职摆摊的家庭顶梁柱;还有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人工智能可以凭借高效算法处理执法文书,却无法体会为生计摆摊的艰辛、为家庭日夜奔波的疲惫、初入社会的青涩和努力。
“执法队员直面民生,能够运用好共情力,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和位置上去感受和思考,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够实质性地化解矛盾争议,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肖莉说。
在交流发言环节,相关区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共情执法”“区街协同”等创新举措。江岸区以“柔性执法”擦亮城市名片,通过群众力量化解基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青山区全员上路织密网格,通过“售瓜地图”规范占道经营,运用智慧监管平台破解共享单车淤积难题,获市民点赞;高新区瞄准民生需求,打造“绿色驿站”“夜间消费示范点”,疏堵结合规范“摆摊经济”;汉阳区推行“一把手工程”,区领导带头解难题,创新政企共治模式,实现“执法与民心双向奔赴”;武昌区“巡执分离”模式通过专业化驻街巡查、规范化案件办理,破解执法难题,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江夏区以“智慧”赋能城市管理,以“非现场执法”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从“人海战术”到“云上智理”的新突破。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说,2025年要发挥基层创造性,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有各区特色亮点的共情执法模式,年底前至少推出一个“小莉工作室”,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共情执法”影响力。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越 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