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行业资讯

陕西:西安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实现公共机构覆盖目标

日期: 2020-11-15
字体: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要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配套设施建设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陕西省西安市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和指导下,紧紧抓住垃圾分类处理这个关键环节,超前规划,大手笔建设,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留足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空间。

2019年10月以前,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只有卫生填埋一种处理方式,“垃圾围城”的危机日益迫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短板成为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

为切实破解生活垃圾处理难题,西安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克服地方财力薄弱的困难,在短期内建成一批大型环卫设施,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西安市每日产出生活垃圾约1.3万吨。该市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式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相继建成投运4个日处理总规模为975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和日处理规模为220吨的西安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使西安市彻底告别了生活垃圾单一填埋处理的历史。2020年2月,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的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安全闭场,实现了主城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西安市灞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全市生活垃圾焚烧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750吨/日。同时,西安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扩建项目及高陵、蓝田、沣西3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届时,西安市厨余垃圾规划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900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基本成型。据了解,以上项目总投资达72亿元以上。

西安市财政通过发行4.8亿元专项债券、投资6亿元,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其中一部分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该项目建成后,可完全满足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飞灰处置和生活垃圾应急填埋,进一步筑牢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末端处置托底保障。届时,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将更加科学。

西安市各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等方式,加速推进“两中心一个暂存点”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大件垃圾拆分中心22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22座、有害垃圾暂存点2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157个、再生资源回收点1456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中间关键节点已经基本贯通。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配备了各种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其中其他垃圾清运车辆近900台、专用厨余垃圾清运车辆110台、可回收物收集车辆53台、有害垃圾收集车辆57台,分类收运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1.94%,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92.01%,覆盖居民户数为183万户,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6.21%。今年年底前,基本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