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强化城市管理工作,推动环卫督察纵深发展!
坚持把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聚焦城市管理“安全、清洁、有序、便民”目标,不断树牢“精细管理”和“服务为民”两大理念,市城管委将城市管理工作与环保督察整改有机结合,健全城市管理督察工作体系,实施“两级”再督察机制,坚持对发现问题跟踪问效直至问题清零。
1、强化督察整改成效升级,增强市民幸福感
聚焦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在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群众信访投诉案件的基础上继续提档升级、改善环境。金牛区五块石街办完成五福花园等8个点位的拆除违建投诉后,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新增植绿5758平方米,大幅提升通透性、景观性和宜居性,赢得居民高度赞扬;
青羊区金沙街办针对央督期间投诉芙蓉苑小区住宅楼底商餐饮店油烟、噪声扰民等系列问题,在摸清历史、业态构成、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减少存量,控制增量”原则,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引导餐饮店铺转行经营,彻底解决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
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办以央督投诉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一本巡查台帐、一本商家油烟清洗明细台帐、一个街道和商家微信群”的精细化监管模式,网络理政等所有投诉渠道餐饮油烟投诉案件从2019年53件下降为2020年1件。
2、强化新冠疫情防治工作,细化管控措施
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城市疫情防控工作。严格生活垃圾及时收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严格生活垃圾收集站(点)、环卫公厕消杀,强化废弃口罩收运处置;严查占道宰杀售卖活禽、向街面倾倒污水行为,防止疫情扩散。印发环卫工作指导性文件,做好环卫作业人员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3、强化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加大环卫工作力度
规范垃圾转运站(点)管理,城管部门负责建设、改造、维护,环境和水务部门开展排放达标监测。开展道路冲洗除尘,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分层级加密频次。
治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抛冒滴漏”,严格进出场(厂)管理,开展常态监督检查。开展日常巡查、专项督查和环卫作业公司监管结合的考核管理模式,推动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7.12%。
4、强化扬尘油烟污染治理,创新管理手段
建立“每日一巡查、每周一执法、每月一例会”工作机制,开展扬尘污染攻坚行动、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两超一闯一乱”查处,实施餐饮油烟、露天烧烤、露天焚烧专项治理,强化联合执法,严格曝光问责。2020年以来,约谈工地及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负责人1264人次,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9690台次、罚款375万元,查处违规工地494个次、罚款675万元。
5、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完善体系标准
建立联席会议、月督导、季报告、年度考评工作机制,积极发动群团组织和教育、商务部门参与分类宣传。推动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工作,系统谋划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分类体系建设,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组建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服务中心,抓实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园林绿化垃圾独立处置、校园垃圾分类管理。截至2020年5月,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居民397.81万户,覆盖率达63.83%。党政机关、学校、公立医疗机构、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6、强化固废处置能力建设,加快设施建设
建立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机构、第三方驻厂技术监督机构三级监管机制。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建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2座,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建成全国最大垃圾填埋气体清洁发电项目—成都长安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利用(CDM)项目,年发电量约1.66亿千瓦时,年二氧化碳减排约90万吨。
7、强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夯实科技支撑
构建智慧城管框架,建成五大智慧城管平台。以“卫星遥感普查、无人机巡查、人工核查”为手段,对违规垃圾渣土堆放点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公园绿地、水源保护区、河道两侧绿带、生态用地、历史文化街区等7类区域开展“三查一体”监测,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突出问题的发现率、处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