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3时10分,青岛即墨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平台视频自动抓拍处置系统发现盛兴路附近一处乱堆物料,派单至距离最近的巡管员李振,巡管员赶到现场劝阻店家,并帮助店家一起将摆在店外的物品搬至店内。整改完毕后巡管员通过手机终端将整改后照片上传至平台,系统核查后自动结案。从发现问题到处置完毕,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这是笔者在山东青岛即墨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城市管理案件高效处置得益于即墨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升级。近年来,即墨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创新,打造具有即墨特色的数字城管平台,推动数字城管平台由“功能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跃升,成为指挥城市管理工作运转的“智慧大脑”。
“五个自动”,打造智能闭环工作体系
乱倒垃圾、乱堆物料、共享单车乱停放……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和市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针对12种城市管理违法事件,即墨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分析新算法,打造“自动发现、自动抓拍、自动筛选、自动派单、自动结案”智能化闭环工作体系。系统自动识别抓拍违法事件,根据案件性质、发生地点等因素智能派遣给一线管理执法人员,各责任单位处置后通过智信APP上报系统处置后照片,系统核查后自动结案。目前系统自动抓拍准确率达90%以上。全区划分为45个车巡网格,将执法车辆和巡管员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对“人车”统一指挥、实时定位,就近派遣。系统运行以来,已自动抓拍案件7500余起。
“以前我们要一直紧盯屏幕,一发现违法事件手工截图,派单给责任人,包括后续的核查和结案都需要人工操作。一个案件处置完毕至少需要半小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后,基本10分钟左右就可以处置完一个案件。”数字城管平台坐席员刘磊说。
大型无人机智能巡检,给城市装上“千里眼”
对于违法建设巡查效率低、发现滞后等问题,即墨区创新管理方式,向科技要效率,将无人机“航拍技术”和“百度图像智能比对技术”运用到违建防控。智慧城管平台搭载大型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融合全景高空鹰眼固定摄像头、大疆多旋翼无人机和远度固定无人机等资源,实现“低空重点监控、中空定轨巡航、高空立体监测”全域立体覆盖。
据介绍,该系统依托云端存储和回放功能,通过全程高清成像比对及现场筛查,对在巡查过程发现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问题进行全面收集、固定违法事实证据。数据经后台处理后当日生成违建问题疑似台账,传至数字城管平台,平台负责接收、派发、核查、结案,即墨区治违办及土地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处置和反馈。
“以往巡违工作中存在效率较低、发现滞后、看不全、辨不清等问题,这种大型无人机不仅可以看到楼顶、厂房内部等巡查盲区,而且能够及时收集、固定违法事实证据,极大提高了巡查效率,节约行政资源。”即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道。
创新“非接触”执法,破解执法“瓶颈”
针对日常城市管理执法中办案效率低、冲突时有发生的情况,即墨区以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创新实施“非接触执法”模式,破解城管执法“瓶颈”。
视频抓拍、信息员采集、群众举报、车载视频、执法记录仪、联合执法移交等多渠道案件信息都汇集至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平台这个“大脑”,平台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收集、固定违法事实证据,并将相关信息自动推送至执法办案系统。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扩充“大脑”容量,与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区市场监管系统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在屡禁不止、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通过大数据库确定行政相对人身份,并根据接收到事实证据和从执法数据库内调取的执法信息进行立案,实现零口供不接触当事人、执法过程全记录。有效破解了执法过程中的取证难、送达难、执行难等难题,还减少了可能产生的执法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