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上游新闻:感知一座城的温度与心跳 重庆这样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日期:2025-10-20

在重庆城市的街巷阡陌之间,一群身怀“绣花功夫”的网格员正用脚步丈量责任,他们精准发现问题、快速上报处置,将精细管理深植城市肌理。

10月17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三届城市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圆满落幕。此次大赛首次设置了“城市管理网格员”赛项,体现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对精细管理和多元协同能力的现实需求。

城市管理网格员比赛现场。

首次设置“城市管理网格员”比赛项目

城市管理网格员,这个在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日益重要的角色,首次成为城市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正式项目。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责任网格内从事城市管理问题巡查、上报、核实和结果核查等事项。

据了解,本次赛事中参与“城市管理网格员”比拼的选手都是由每个区推荐的日常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承担监督员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赛场上,选手们在模拟场景中展现出日常工作的专业素养,从城市隐患精准排查到民生诉求快速解决,每一项操作都是对现实工作的精准还原。

城市管理网格员在采集上报信息。

“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中,为城市管理网格员单独设项的赛事很少。这次竞赛设置城市管理网格员赛项,不仅是行业领先的体现,更是对这一新职业专业性的认可。”城市管理网格员项目裁判员郭彬表示,对于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市管理网格员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本次竞赛内容深度契合了行业从“管理”到“治理”的深刻变革。主要考核选手如何运用新技术、通过有效沟通,动员多元力量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治理能力,实现从单一管控到共建共治共享的转变。

参赛选手刘全婷则直言,赛场的每一项考核,都是日常工作的缩影。比如,精准排查城市隐患、快速解决民生诉求等。在她看来,网格员的工作没有捷径,全靠走街串巷的耐心、发现问题的细心,以及守护民生的责任心,“我们既是城市治理的‘感知器’,也是‘侦察兵’,扎根基层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迈进的力量。”

1800余名城市管理网格员驻守治理“前哨”

选手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离不开日常工作的扎实基础。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区两级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成熟的“1+41”(1个市级系统,41个区县系统)市区协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将人工采集、智能发现、马路巡查、领导交办、重点任务等多渠道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智能分拨、精准派遣、高效处置,全面实现数字城管从“主动”到“智能”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城市建成区1900余平方公里,划分万米单元网格7.24万余个,设立区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机构41个,专、兼职城市管理网格员1800余名。目前已实现11大类236小类城市综合管理问题的多源发现、智能派遣、高效处置和绩效评价闭环管理,年均主动发现处置城市管理问题超300万件,有效处置率保持在95%以上,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前哨”作用。

城市管理网格员是城市治理的“前哨”。

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面对超大城市治理的挑战,重庆并未满足于现状。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深度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用好三级治理中心主轴功能,积极应用无人机AI识别、巡检机器人、车载抓拍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和多跨协同处置体系,持续推进AI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这一创新方向与竞赛中强调的治理能力考核不谋而合。从单一部门管理向多元协同治理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从人海战术向智慧赋能转变,重庆的城市治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当前,以网格员为“神经末梢”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正在重庆稳步构建。随着AI技术不断赋能城市治理,治理盲区将日益缩小。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正在一针一线间织就更加宜居的城市图景。

(记者 王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