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把山城地标“搬”进“画卷”!看立体花境如何营造诗意空间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离不开可“阅读”、可品味的诗意空间。
10月17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三届城市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历时两天,共设置了城市管理网格员、保洁员(城市道路清扫)、公路养护工(城市道路养护)、水生产处理工(城市供水水质检验)、照明工程施工员(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安装)、花艺环境设计师(花艺布置)6个竞赛项目。
《鸿恩秋影图》。
其中,来自江北区城市公共场地管理所的选手谢昌俊和阮迪旭,通过作品《鸿恩秋影图》,将山城地标“搬”进立体“画卷”,斩获了“花艺环境设计师”赛项的一等奖。
“我们希望通过作品传递的不仅是美学,更是城市精神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谢昌俊介绍,《鸿恩秋影图》以传统竖轴画卷为视觉主线,将龙脊山的鸿恩阁与长江畔的文峰塔遥相呼应,寓意“山城相依、古今交融”。“江水”从“画卷”中蜿蜒流淌至现实花境,形成“画内有实景,人似画中游”的沉浸体验。花境分为三个组团,与主景相互映衬,枫树与山花掩映其间,营造出画意与实景交融、人与自然共鸣的诗意空间。
谢昌俊和阮迪旭(左二、左三)摘得一等奖。
从图纸到实景,不是一人之功。谢昌俊特别提到,作品的落地离不开团队协作。“从主题构思到地形塑造、植物选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大家的智慧。”谢昌俊说,团队根据现场地形反复调整造型与植被布局,最终实现设计与实景的高度融合。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在城市管理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在谢昌俊看来,园艺不仅是美化城市的点缀,更是提升城市品质、推动治理精细化的点睛之笔。“通过花艺设计与环境营造,我们不仅是在培育市民的审美素养,更是在塑造城市的温度与品格。”谢昌俊表示,园艺艺术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正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的重要一环。
以花为媒,以艺为桥,城市管理的“治理链”正延伸至市民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进程中,如谢昌俊这般扎根一线、勇于创新的“城市工匠”,正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为超大城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