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暴雨中的“智慧眼”守护城市安全 渝中区数字化治理高效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10月以来,重庆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城市运行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极端降雨天气导致的城区道路积水、树木倒伏、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通过AI智能识别与快速处置机制,案件处置效率提升50%,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实现了城市治理从“人防人治”到“智防智治”的转型升级,展现了数字化城市治理的显著成效。
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智能系统精准识别
快速处置消除隐患
今年7月以来,重庆数次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在暴雨期间,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运管服平台”为核心载体,提供了强大的监测预警能力。
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智能摄像头都配备了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对覆盖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智能巡查监控。系统一旦识别到城市管理问题或突发险情,立即启动自动抓拍程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在3分钟内完成案件信息生成,并精准分派至对应的处置单位,大大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
系统识别树枝断裂。
8月11日8时07分,系统在例行巡查中发现化龙桥街道瑞天路60号出现树枝断裂险情。平台立即启动智能派件流程,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责任单位,将案件信息实时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置单位接到系统指令后,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前往事发地点,在早高峰前完成断裂树枝的清理清除工作,及时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从发现到处置完成仅用时3小时。
这样的高效处置案例在汛期成为常态。据统计,今年7-9月,该平台视频智能系统共精准抓拍识别树木倒伏、道路积水、山体渗水等突发问题75件,通过“智能识别-自动派单-快速处置-实时反馈”的数字化闭环管理流程,确保了城市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有序运行。
算法升级赋能AI识别
视频案件占比大幅提升
渝中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卓越表现,得益于系统的不断升级。
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设统一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统一归集,显著提升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分析和数据治理能力,为智能识别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与此同时,技术突破带来了识别能力质的飞跃。平台建设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使视频智能抓拍算法从原来的12类扩展至58类,10000余路摄像头实现了200路并行分析能力。
系统识别山体渗水。
“过去视频抓拍案件成功率不足10%,现在达到了60%。数字化系统让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处置问题,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该负责人介绍,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树木倒伏、道路积水等多种极端天气导致的险情,并根据智能分析算法和规则设置,自动派遣至责任单位,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立案流转,构建起全域立体防控网。
数据显示,“运管服平台”上线以来,视频案件占比从10%跃升至50%,月均处理案件超2.3万件,按期处置率达到99%。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更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渝中经验”。
(记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