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上游新闻:上游深度丨“零伤亡”背后藏着的重庆城市治理“密码”

日期:2025-08-28

“8月10日,重庆市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多个区县受灾,因预警及时、转移迅速,实现了人员零伤亡。”8月19日,在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透露的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在这场自然灾害中,重庆交出了“零伤亡”的答卷。

“零伤亡”的背后,并非偶然。

肖庆华介绍,重庆正以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双轮驱动,重塑这座超大型城市的运行逻辑。当暴雨来袭,这套机制如何运转?各部门怎样联动?数字技术又扮演了什么角色?上游新闻深入多方采访,探寻这场“零伤亡”背后的城市治理“密码”。

沙坪坝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一盘棋”作战

多跨协同实现全域安全联防

当暴雨来袭,城市的响应机制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但这一次,重庆各区县、部门之间不再各自为战。

肖庆华介绍,在创新“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重庆正重点围绕规建运治、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三个一体化”发力攻坚。

其中,中心城区一体化即是在治理层面打破中心城区行政区划,把中心城区当成一个整体来打造,“一盘棋”谋划、“一张图”推进。

过去,跨区域协调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一条路可能涉及多个辖区,一条河道流经不同区县,暴雨来临最容易出现“三不管”地带。

“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直击这一痛点。今年入夏以来,在应对极端天气时,这种机制显示出巨大优势——依托全市统一数字化平台搭建的三级治理中心,有效实现“预警信息跨区共享、应急资源统一调度、危险区域协同排查”。

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核心平台,市水利局建立起贯通应急、住建等38个防指单位和41个区县的防汛预警叫应协同体系,实现大江大河过境洪水预警事件、中小河流涨水预警事件、小流域山洪预警事件、水文站报汛事件、水库站报汛事件在41个区县全面贯通。在8月10日强降雨期间,重庆市水利局通过三级治理中心向有关部门、区县递进式发布预警信息60余期,发挥了多跨协同预警叫应体系的作用,这种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为应对暴雨赢得了宝贵时间。

绿化、环卫、交巡警等多部门协同处理倒树、断枝。

“一张网”调度

“数字大脑”24小时在线守护

“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撑。覆盖市、区县、镇街的三级治理中心犹如城市的“超级大脑”,在这场与暴雨的赛跑中,成为守护百姓安全、实现“零伤亡”的关键利器。

全市三级治理中心通过中枢神经和智能终端感知设备,全天候在线感知城市运行状态,在大模型支撑下自动生成预警、发出指令,形成闭环处置的智能治理体系。

照明工人在暴雨后对路灯进行检修。

在市级层面,“城市大脑”作为指挥中枢,初步构建起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基础能力。它统一设定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数据接入规范,确保全市各级数据归集、治理和共享有标可依、有路可循。暴雨期间,“大脑”依托大模型和智能中枢,对全域感知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形成“监测-预警-调度-反馈”的闭环处置体系。

区县层面建成“实战枢纽”,做到“有场所、有机制、有专人”,真正成为承上启下的指挥节点。

在镇街层面,通过“联勤联动”平台、智能要素超市、“一表通”智能报表等数字应用,极大提升了基层执行效率,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层层传达的应对模式,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从而在复杂治理场景中表现出更强的敏捷性与适应性。

暴雨期间,各区县中心依托规范数据,实时监控本辖区汛情、调度处置力量,确保了市级预警和策略精准落地。

南川区南大街南大桥路段,园林绿化工人清理倒伏树枝。

以8月10日至11日暴雨为例,接到预警后,江北区城市管理局针对路桥隧、地下车库等易积水点位,提前发送预警通知,督促完成排水设施清掏及防汛物资储备,同时建立易淹停车场专项台账,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8月11日,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网格员巡查时发现盘溪二支路一处下河口栏杆被冲垮,随即上报。9时12分街道派单至综合执法岗,9时21分执法人员到场调度应急物资,9时38分挡板被运抵并于20分钟内安装完毕。从发现险情到处置完毕,不到一个小时。

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一批成果”引领

推动AI赋能城市治理应用场景

在重庆“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新格局中,人工智能正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让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以“揭榜领题”机制为指挥棒,以“小切口”场景为切入点,扎实推动AI赋能城市治理应用场景,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取得初步成效。

在首批“揭榜领题”成果中,全市11个区县城管部门、单位围绕城市设施安全监测预警、城市治理科学精细高效、城市运行精准人性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出一批AI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场景。

其中,江津、北碚、永川区城市管理局共同揭榜“无人机低空综合巡查”,聚焦“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区城市治理办统筹作用,推动低空综合巡查业务三融五跨,通过无人机AI识别低空巡检,结合人工采集、车载抓拍等地面巡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监测体系,为城市建设、运行、交通、环保、应急、消防、林业等领域低空综合巡查提供一套“全、快、多、跨、智”的解决方案。

江津区运用无人机低空综合巡查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监测体系。

在8月10日至11日的暴雨期间,江津区就运用这项无人机技术,精准抓住18个适飞时段紧急出动,累计发现各类风险隐患43处,办结率达到100%。

环卫工人连夜清理树木断枝。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三级治理中心累计贯通应用346个,其中市级应用170个、区县级应用176个,初步形成了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履职体系。

目前,市城市管理局正加快实施第二批城管领域AI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揭榜领题工作。接下来,将有机整合现有城市管理智慧应用,形成系统能力,并加大区县推广范围,有效支撑三级治理中心调度。同时,以场景小切口带动领域大场景,进一步推动AI智能体和跨领域、部门、层级的AI赋能场景建设,确保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各项行动落地落细。

(记者 刘波 王淳 受访单位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