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华龙网:沙坪坝区工程渣土治理智慧化 审批提速与全程“云监管”成效显著

日期:2025-08-28

第1眼TV-华龙网讯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中建筑垃圾治理难题,沙坪坝区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构建工程渣土治理智慧化平台,通过流程再造、技术赋能与全流程监管,实现审批效率提升、监管精准化与资源化利用目标,为全国建筑垃圾治理提供“沙坪坝经验”。

前置介入+并联审批:企业办事“只进一次门”

今年6月,成渝中线高铁沙坪坝段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项目经理王老师通过手机提交渣土处置申请后,当天就同时拿到了排放核准证和运输许可证。

据了解,针对工程渣土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等痛点,沙坪坝区创新推出“前置介入+并联审批”服务机制。对成渝中线高铁、轨道交通15号线、27号线等重点项目,审批部门提前对接建设单位,指导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2025年已开展提前介入指导服务13次。通过“容缺受理承诺制”,核心材料齐全即可启动审批流程,次要材料允许后续补交,同步开展现场勘验,审批时间节约5个工作日,材料减少42.86%,环节压缩50%。

此外,“动态工期适配”机制将许可有效期延长至工程结束,避免企业重复申报。依托“渝快办”系统,企业可实时查看审批进度,电子证照直达账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智能监控+靶向执法:“科技防线”构建监管网络

在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43个在建工地的实时数据清晰可见。工地出口安装的智能监控设备集成AI识别算法,可自动抓拍未密闭运输、无证运输、车身不洁等违规行为,从识别到执法人员接收指令,响应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末端消纳场入口设置智能道闸系统,自动读取车载电子标签信息,与电子渣票数据匹配后放行,非法倾倒线索研判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该系统已发现非法倾倒车辆线索15条。

“我们通过平台分析高频违规时段、路段,针对性部署执法力量。”沙坪坝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分级管理机制将合规企业纳入“白名单”,减少检查频次;视频监控非现场检查突破传统人海战术,形成“科技防线”。目前,全区排放量1000立方米以上工地实现智能监控全覆盖,电子渣票管理使用率超过90%。

数据驱动+资源化利用: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通过打通住建、交通部门数据壁垒,平台自动核验施工许可证、车辆信息,实现跨部门资源共享。电子联单管理体系确保建筑垃圾“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为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未来,沙坪坝区计划进一步推进高频事项“智能预审+秒批秒办”,同时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路子,深化智慧治理模式,为落实“2027年资源化利用率超50%”中的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贡献力量。

(记者 王庆炼 通讯员 刘丹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