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视界网:重庆“揭榜领题” AI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日期:2025-06-30

我市近日发布首批“揭榜破题”应用场景清单,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如何用科技力量为市民编织生活网,又有哪些AI技术已经上线,在城市高效有序运转中发挥着作用?今日一起聚焦。

“揭榜领题” 发挥“鲇鱼效应”

聚焦超大城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市城市管理局近日发布首批“揭榜破题”应用场景清单,推动11个区县揭榜8个应用场景。市城市管理局介绍,将围绕AI赋能“城市设施安全监测预警、城市治理科学精细高效、城市运行精准人性服务”等重点领域,围绕城市运行安全、治理效率、执法效能等核心需求,鼓励各区县部门先行探路、引领示范,加速AI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场景。

市城市管理局科技信息处处长彭冠英告诉记者,他们将以“小切口”场景为切入点,指导全市城市管理部门揭榜攻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以典型应用引领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用科技力量为市民织就更智能、更安全、更有序的城市生活网。

超大城市如何走出一条精细化治理之路?AI赋能,又能激发出怎样的创造力?首批应用场景清单,包括城市长隧道环境监测预警、无人机低空综合巡查、城市道路坍塌综合风险评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助手等等案例,其中,AI技术都得到了怎样的实战应用呢?

实战实效 AI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

在位于渝北的环山隧道内,一台形似“单轨列车”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侧壁轨道平稳滑行。它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犹如“火眼金睛”不停转动,24小时不间断地对隧道结构、车流、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

据了解,该机器人能在3秒内精准识别火情烟雾等风险隐患,并传送到几公里外的仙桃数据谷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隧道实况和预警信息就能跃然屏上。

渝北区城管局市政设施科副科长喻巧介绍,运行以来,隧道结构检测有效率提升20%,交通事故识别预警准确率达95%,二次事故降低率达75%,实现城市隧道运营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在沙坪坝区小龙坎环道,最近,一套AI驱动的道路塌陷风险评估系统也正式“上岗”。借助AI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对道路进行风险研判,并生成分级治理策略。目前,该系统已成功提前发现试点区域3处脱空和1处空洞,预警准确率达82%,使城市道路安全实现了从事后抢险到事前预防的根本转变。

沙坪坝区市政工程处工作人员余泽海说:“以前排查道路隐患更多依靠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有了这套系统,效率更高了。”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设施运行专班负责人戚晓亮透露,这套系统已实现与“三级治理中心”全面对接,他们计划将更多主干道纳入监测网络,同时优化模型参数,让预警准确率再提升。

值得一提的还有渣土车监管这道城市顽疾。以前执法人员得在路面设卡、夜间蹲守,甚至要围追堵截渣土车,而应用数字化监管平台之后,通过工地实时监控、审批信息共享、违规车辆智能发现等功能,极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处置率从过去的20%提升到90%,处置时长从按周计变成按小时计。而在这一系列AI治理实例的背后,是重庆超前的系统布局。今年3月,我市出台《重庆市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累计打造不少于60个可复制推广场景,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宜居韧性智慧治理样板。其中的核心,就是重庆独特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体系。

全面提升三级治理中心平台支撑能力

目前,重庆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产生活服务8大板块、71个跑道,建构了覆盖城市方方面面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一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城市治理闭环工作体系。在感知预警能力方面,编目汇聚1800余万个感知设备,对49.8万个地上风险点进行监测,还对地下13.4万公里管网进行了数字化建模和监测,基本实现城市运行关键指标全量全时全要素监测。在决策处置方面,在41个区县、1031个镇街构建了3.18万余个事件处置预案,初步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处置能力。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副主任任超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解决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难题,打造首创性标志性成果,提升三级治理中心实战效能,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制定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到此次发布首批“揭榜破题”应用场景清单,我们该怎样优化智治能力,更好地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在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西南大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王斌看来,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超大城市治理的实践中,要通过制度保障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治理业务有效融合,推进智治能力的优化。特别是要聚焦城市精神、城市发展和区域差异,构建类型多样、层级清晰的城市智治的重点能力、基本能力与体系能力递进发展的能力结构。以三级贯通推进城市治理履职能力、以五级联动强化城市治理专业能力、以多跨协同拓展城市治理工作能力、以闭环管理聚合城市治理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场景驱动,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城市治理是一个大综合一体化的过程性系统,要通过场景嵌入城市智治体系,建成场景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场景归集数据并促进平台组件共享协同,实现监测预警、反应灵敏、功能衔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智慧城市治理机制,提升城市智治中主动预防的系统化水平,实现“揭榜破题”应用场景清单制度的实战成果提质扩面。

今年5月,重庆两江四岸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演出以来,已经在运用大数据算法模型,提前预测人车流量,实时监测人车运行态势。其实就如无人机灯光秀的常态化,AI核心技术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也必将走向常态。在我们身边,治理工作“一屏掌控”“一键智达”、执行和监督“一览无余”“一贯到底”的场景也必将越来越多。AI赋予城市治理更精细的针脚,我们期待它勾画出服务人民福祉的更美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