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媒体看点

上游新闻:用脚步丈量城市治理精度 他们是“不拍风景”的“游客”

日期: 2025-05-23
字体:

洪崖洞的璀璨灯火、解放碑的时尚潮流、李子坝的单轨穿楼奇观、朝天门的两江交汇、十八梯的市井烟火……已享誉世界的重庆市渝中区每一处“网红”地标,都承载着无数游客对山城的美好想象。而沿街商铺的店招立面、门前环境,恰似城市的“第一张名片”。

在这背后,是一群“便衣管家”日行万步,用一双“火眼金睛”守护着城市的精致容颜——他们就是渝中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业务督查股的巡查员,更是城市管理“门前三包”制度的坚定守护者。

今年“五一”假期,渝中区沧白路上游人如织。一位背着双肩包的男子看似普通游客,不时举起手机拍摄。他的镜头对准的却不是城市的美景,而是沿街的店铺。店招是否干净整洁,店铺门口有无杂物占道等情况,都被他一一记录。这位“游客”,正是业务督查股巡查员杨晓宏。

杨晓宏今年53岁,从事业务督查工作已有15年。推进“门前三包”制度落到实处正是他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们就像城市的‘扫描仪’,要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城市管理问题细节。”杨晓宏介绍,业务督查股一共有9名巡查员,要负责全区11个街道的“门前三包”日常巡检任务。工作看似简单——发现问题、拍照取证、按规定制作问题台账、上报局城市管理综合办公室督办,实则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耐心与恒心,这是一项长期的“铁人”体力活儿。

“我们一般是两人一组着便衣巡查,每组要负责三条街道,每周轮换巡查路线。”杨晓宏说,巡查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每一条街道每一条路段,才能真正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发现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城市管理细微问题。这种最原始最接地气的巡查方式,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坚实的基石。

翻开杨晓宏的手机,他的运动步数常年占据朋友圈前列。“有朋友总问我是不是天天在跑马拉松。”杨晓宏说,他们的工作确实像一场“马拉松”:弯腰检查排水沟杂物堵塞和绿化带里的缺株少苗、仰头记录破损店招、踮脚擦拭蒙尘的“门前三包”公示牌……全年99%的处置率背后,是日均200余次的“抬头低头”。

在日均3万步的巡查中,队员们见证着城市的点滴变化。在杨晓宏的手机相册里,曾经沿街的杂乱店招,变成了统一协调的立面;过去占道经营的背街小巷,如今成了游客打卡的文创街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惊叹于重庆渝中母城的干净整洁和美丽,流连忘返,在各种社交媒体频频点赞,重庆渝中美名传遍全球。

在2023年“发现重庆之美”调查推选活动中,渝中区瑞天路(61-1号至61-15号)、长江二路(35号附71号-33号附2号)荣获最美“门前三包”示范路段称号,正是对渝中区数字指挥中心业务督查股杨晓宏和他的同事们细致工作的最好肯定。

当解放碑的钟声敲响零点,巡查队员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征程。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城市治理的精度;用看似“不近人情”的坚持,守护着城市的温度。在这里,城市管理“门前三包”不是冷冰冰的条款,而是一群数字城管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王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