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打卡最美|渝中区浮图关社区 下足“绣花”功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清晨的浮图关社区,红墙旁的老黄葛树垂下斑驳的光影,几位老人坐在新修的长椅上闲话家常,不远处刚划好的停车位整齐排列,曾经被摩托车占用的消防通道如今畅通无阻……
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社区,正悄然经历一场由表及里的蜕变。这一切,源于渝中区城市管理局推行的“城管进社区”3356工作机制——一套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导向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浮图关社区的变化,是重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缩影。作为渝中区大坪街道的老旧社区,这里曾因毗邻医院、人车混杂而饱受“停车难、环境乱、管理弱”的困扰。渝中区城市管理局以“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为目标,将城管力量下沉至社区服务站,创新推出“三事分流、三级联动、五色服务、六个走进”机制,让城市管理从“被动执法”转向“主动服务”。
在浮图关社区,居民只需通过“e维修”平台或拨打网格员电话,就能快速解决家门口的“小事”。社区服务站联络员负责处理路灯维修、垃圾清运等日常问题;涉及道路整修、管线维护等“中事”,由业务科室协调;重大事项则由领导班子直接调度。去年,社区新增临时停车位250余个、小微停车场85个,清理大件垃圾1469吨,困扰居民多年的消防通道堵塞问题迎刃而解。
浮图关社区红墙被誉为“重庆版故宫红墙”,是半山崖线步道的重要节点。然而,墙面斑驳、设施老化曾让这里黯然失色。对此,渝中区城市管理局以“党建红+城管蓝+环卫橙+园林绿+市政黄”的“五色服务”整合多部门力量,对630平方米的红墙进行防水美化,铺设路面3000平方米,修剪树枝119株,安装路灯38盏。如今,红墙与步道相映成趣,城管队员与志愿者常态化在此值守,提供法律咨询、文明引导服务,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硬件改造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老旧社区焕发持久活力?渝中区投入970余万元启动浮图关社区提升项目,推动物业服务“围合式管理”,通过规范停车收费、增设便民设施,社区物业年收益增加7.8万元。附近居民王阿姨感慨:“以前楼道堆满杂物,现在有了保洁巡逻,还建了健身角,住着比新房还舒心!”
从“无人理”到“有人管”,浮图关社区的变迁印证着重庆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以民需为导向,用绣花功夫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记者 王淳 实习生 雷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