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深度 | “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点亮”两江四岸 如何让重庆夜景大“幅”升值
3分钟的亮灯仪式以光影叙事展现城市脉络,5000架无人机表演则通过近20分钟的空中诗画,演绎“山水人城”多维联动的视觉盛宴—— 4月19日20点30分,“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首演正式启动,5000架无人机从弹子石广场有序起飞,采取双编队的方式,表演半径达到了800米,依次呈现出品牌亮相、城市精神、黄葛深情、山茶花开、沸腾生活、城市脉动、创意之都、数智之城、智造之都、时尚之都、空中芭蕾和诗行长江12个篇章。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城市精神、城市脉动、空中芭蕾等不少画面都是首秀。
自今年春节期间央广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出圈”以来,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广受关注,非常受到市民游客期待;常态化展演的推出,旨在把“无人机灯光秀”打造为重庆的“顶流”文旅IP,用光影塑造“立体山城”“8D魔幻赛博之都”的独特都市形象。该项目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委、市城市管理局和南岸区主办,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承办。
自首演后,该展演将在每周六及重要节假日夜晚常态化进行,无人机表演将以“月月焕新”模式,每月推出特色主题。如遇特殊气象条件,可以留意官方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的展演信息。
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拍摄大场景需要一个优质的全画幅镜头。站在南滨路,想要把两江交汇灯光璀璨的重庆夜摄入一张照片,就要把焦距调至最低,才能得到“大片”。4月19日晚8:30起,“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将在每周六和节假日常态化亮相两江四岸低空空域核心区,让全世界感受重庆夜景的无限魅力,从而释放重庆“夜经济”的无限活力,让重庆夜景资源大“幅”升值!
诗意汇聚地观灯最佳处南滨路“烟火气”十足
一条大江映明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字水宵灯、海棠晓月……这些极富诗意的名字是古人对重庆夜景的精准提炼与浪漫表达。如今南滨公园所在的位置,离清代古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等非常近,沿南滨公园往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方向前行,是观赏两江四岸夜景最佳的位置。
北有洪崖洞,南有下浩里。乘坐轨道6号线经大剧院过嘉陵江,可以俯瞰洪崖洞夜景的金碧辉煌;经小什字过长江,可以远望下浩里的繁华街巷。其实,入夜的重庆,在北起黄花园大桥、东至朝天门大桥、南临东水门大桥三桥合围区域陆域面积2.4平方公里范围内,是重庆两江四岸夜景层次最丰富、灯光最灵动的核心区域,千厮门大桥是一座“明星”桥,被天南地北的游客视为“宠粉”之桥,每逢重大节假日的夜晚,通过车辆限行,让4条车道变身人行道,让欢乐在桥面汇聚,让桥上的人们沉浸在绚丽的重庆夜色里,看高楼大厦勾勒的光彩线条,看江上游船来往,尽享天上人间般的快意。
下浩里有几十栋仿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东水门南桥头侧,在这里观景的游客特别多,为南滨路的夜经济消费场景增加了亮色。咖啡馆、餐吧、小酒馆等商业业态特别受年轻人欢迎,此外,还有一些文创店里销售着各种重庆特色纪念品,也很受游客青睐……此外,借助滨江路夜景的优势,南滨路的露天集市和各种精美小吃也让顾客大呼过瘾,夜间餐饮消费市场每年能达到数十亿元规模。
多年迭代升级让两江四岸照明绿色化智能化
点亮两江四岸背后,是重庆两江四岸照明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升级。夜经济也有“投入产出比”,在城市照明设施在满足照明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美化景观。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通过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先进智能控制方式,使城市夜景灯光明暗有序。重庆完成了《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在全国首创打造灯景相融和分区能耗指标,获2023年度重庆市规划协会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项目等级评定一等奖。此外,在建设上落实绿色低碳,全国首创出台《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城市段照明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绿色节能、能耗监测、运维管理技术标准。“两江四岸”核心区景观照明功率仅为3万千瓦,兼顾夜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度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并上报生态环境部。
为了严格“打表”,我市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2次城市照明质量检测,“一区一策”制定节能改造措施,新改建LED路灯7.6万盏,改造后全市LED路灯占比提升6.1个百分点,改造后节电量600万余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98万吨。我市将“照明及节能改造需加强”问题纳入闭环管理,指导全市开展节能改造,典型做法入选2024年全市“八张问题清单”示范榜总榜案例;通过实施2023年、2024年迎春灯饰及灯光秀,推广绿色节能灯具应用,固定灯具循环使用,广受好评。
目前,渝中区试点智慧灯杆,南岸区采取合同能源实施节能改造,入选全国“0碳未来·ESG创新实践”案例,江北区 LED 路灯占比达到100%。2019年,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制定了“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作方案,采用“企业投资、政府匹配资源、资源价值变现”的市场化模式完成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夜间照明功能提升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财政投入过大,资源浪费情况。该项目于2020年底完工,对黄花园大桥、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三桥合围区域陆域面积2.4平方公里、180余栋楼宇、4座跨江大桥、15艘趸船的改造提升和重点地标楼宇纳入智能化夜景总体调度,通过灯光色彩、疏密、明暗、动静等智能控制,联控桥梁、楼宇、趸船、堤岸、山体等载体,可实现大桥、楼宇、趸船等灯饰的不同颜色组合变化及追逐、明暗变化、闪烁等效果。
在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前的3分钟内,细心的市民游客可以发现,两江四岸的楼宇灯光很“听话”,可以实现“暗场”模式,这样当无人机出场时,两江四岸这个世界最大的山水舞台上数千架无人机可以让人们“眼前一亮”。
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成为重庆夜经济“加速器”
重庆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每年吸引数千万外地游客来渝打卡留影,有力提升了城市辨识度、知名度。据相关部门跟踪统计,春节假日期间,每晚打卡“两江四岸”灯光秀超20万人次;“两江游”赏夜景创新纪录,春节期间单日游客量超过5万人。现在“无夜景、不重庆”的都市夜游是外来游客首选,“两江夜游”场场爆满,山城夜景成为串联起商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新纽带。2024年春节期间,全市过夜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70%。
”以前担心春节期间开车挤不进来,过年不敢来,现在每周六都有无人机灯光秀,可以让我们外地游客有了错峰观赏的机会。“19日晚,来自贵阳的李先生说,现场观看了重庆的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比在视频上看到的效果更加震撼,特别是无人机群发出的蜂鸣,令他印象深刻。
按照《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22—2035年)》,以景观照明带动城市人气、财气、烟火气,明确了10大商圈8类夜间消费场景景观照明打造手法以及光环境控制要求;同时,规划了47处夜景观赏点,后期通过景观打造与观景需求配套发展,可以向市民、游客多维度展示“不夜重庆”美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在,“到重庆观灯赏夜景”已成为外来游客普遍共识,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实现国内游客花费分别达4.7亿人次、5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6.7%,入境游客人次翻了一番多。
2024年重庆“两江游”全年累计完成游客接待量358万人,到达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夜班客运量302.2万人,占84.4%。尤其是春节假期期间,游轮游订单量同比大增超10倍,全市过夜游客接待量约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70%,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3%,美团数据显示,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230%。调查显示,94.7%的市民对灯光表演带动夜经济“充满信心”,而展演的常态化举行则让更多的商家“信心倍增”。
(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