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央广网: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 重庆“口袋公园”绣出新画卷

日期:2025-03-31

央广网重庆3月28日消息 春风拂过山城,街角巷尾的“口袋公园”悄然披上新绿。近日,建设100个口袋公园被纳入《重庆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从“见缝插绿”到“功能复合”,从全龄友好到文化浸润,这些家门口的“春天驿站”,不仅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风临口袋公园(央广网发 张晓倩 摄)

“口袋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见美”成为市民新期盼。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口袋公园”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新风尚。

山城“口袋公园”种下春天

樱花烂漫、绿意盎然,重庆的“口袋公园”在春日里焕发勃勃生机。3月初,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化龙桥社区体育公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孩子们在秋千上嬉戏,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

“以前这里堆满建筑垃圾,杂草比人还高,路过都要绕道。”正在使用划船训练器锻炼的市民刘女士感慨道,“现在这里成了家门口的春天驿站,锻炼、遛娃、踢球,一园全搞定!”

化龙桥社区体育公园(央广网发 邹孟廷 摄)

市民在化龙桥社区体育公园游玩(央广网发 邹孟廷 摄)

这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公园,前身是杂乱的边角地。2024年,渝中区通过重塑空间、赋予功能,将其打造为集五人制足球场、林下休闲区、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健身空间于一体的全龄友好空间,结合植物种植设计,形成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

刘女士的“微幸福”并非个例。截至2024年底,重庆共建成“口袋公园”290座,惠及周边群众约350万人。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市计划建成口袋公园100个,为市民提供更多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公共空间。

巧思落地 “绣”出方寸之美

从城市边角到幸福空间,“口袋公园”的蓬勃生长,凝聚着重庆各部门的智慧与实干。

重庆市以口袋公园建设为契机,聚焦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提前谋划、科学选址,努力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利用废弃地、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新城区则结合规划增补口袋公园,提升公园绿地均衡度。市城市管理局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加强指导,确保项目落地落实。同时,规范建设标准,打造精品口袋公园,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重庆的“口袋公园”不仅美了城市,更暖了人心。

位于重庆忠县临江路的忠州巷子是一条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自上而下将忠州老城一分为二,现留存部分被称为“忠州巷子”,是目前重庆市内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巴渝特色山地民居街巷。近年来,忠州巷子“修旧如旧”,利用废弃谷槽打造东坡花园,千年古巷与绿意相融。过去,这里建筑残破、道路破损、杂草丛生,如今却古色古香,干净整洁。忠县借助历史人文优势,在历史遗迹“东坡梯子”一侧修建口袋公园,以“东坡花园”命名,布局以白居易的诗词为灵感,布置诗廊、东亭、东楼等景观,让市民在休闲中感受唐宋文化的魅力。“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忠州巷子已成为一条园林式古街巷,在这里发展餐饮业我很有信心。”餐饮老板宋先生说。

忠州巷子老东门旁的园林景观(央广网发 忠县住建委供图)

渝中区大坪街道的大坪正街口袋公园面积虽小,却功能齐全,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区域和休闲长椅一应俱全。“公园建什么,群众说了算!”大坪正街社区副书记表示,建设前,社区通过调研走访160多户居民,根据大家的建议定制健身器材,让居民用得舒心。居民陈先生说:“这公园的健身器材,都是根据我们社区居民的建议定制的,太贴心了!”

市民在大坪正街口袋公园游玩(央广网发 张晓倩 摄)

巴南区川剧园将昔日杂乱仓库改造成融合川剧脸谱墙、廉政文化长廊的社区公园。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还有“逢四说事”工作制度,为居民提供交流、议事的平台。李先生感慨道:“以前是仓库,现在成了我们每天必来的休闲地,生活品质都提升了!”

川剧园清廉广场(央广网发 张晓倩 摄)

纳入重点民生实事 解锁城市微更新

3月22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网站获悉,《重庆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正式印发。其中,在建设城市微型公园项目中,计划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

“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建设一批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口袋公园建设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实现步行可达、景观可赏、市民可憩,成为记得住乡愁、凝聚共同记忆的生活空间。

从杂乱边角到文化地标,从“无人问津”到“人流如织”,重庆的“口袋公园”不仅重塑了城市空间,更点亮了寻常日子里的“微幸福”。当晨练的老人与嬉戏的孩童在绿意中相遇,当历史与未来在方寸间交融,山城的民生温度,正随着每一株新绿悄然生长。

(记者 陈静 实习记者 邹孟廷 张晓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