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垃圾分类追梦人|市民争当“纠错官” “新时尚”走向“居民日常”
开栏语: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垃圾分类指导员,让垃圾“各就其位”;他们是“纠错官”,为垃圾分类“找茬”督促整改;他们是一群孩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家庭养成分类习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垃圾分类追梦人!
即日起,上游新闻开设专栏,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动人故事。
垃圾分类,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质量都息息相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今年4月12日,重庆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纠错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与,争当“纠错官”,让“新时尚”走向“居民日常”。
家住渝中区人民支路的胡佳就是其中之一,纠错专项行动以来,她和家人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这件生活中的“关键小事”。
“纠错行动让我们生活的社区变美了,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胡佳说。
“纠”出美好新环境
分类更规范 生活更舒适
7月12日一早,胡佳同往常一样,从厨房拎着一袋垃圾出门,径直来到楼下的分类投放点,将其投放到厨余垃圾桶内。
“以前这些垃圾桶可脏了,还长期不盖盖子,味道让人完全受不了,我们过路都要捂起鼻子。”
胡佳说,在纠错行动中,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个问题上报到纠错平台,没过多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投放点的分类垃圾桶外观变整洁了,分类标识也更加清晰,时常还能看到有专人在桶边值守和指导。
小区垃圾桶的变化,让胡佳充满了动力。一有空闲,她就带着家人出门进行纠错,将发现的垃圾桶乱摆放、外观脏乱等现象都通过平台进行了上报。整个纠错专项行动期间,她和家人累计提交有效纠错信息超过500例,其中大部分垃圾分类不规范的现象都得到了整改。
“这次纠错行动让我真切感受到垃圾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这很有意义。”胡佳说。
正如胡佳所说,历时2个多月的纠错专项行动共收到纠错信息超过15万条,其中有效信息12万余条。对“纠”出的每个“错”,各相关部门也迅速整改,与广大市民共同演奏出一首全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的“协奏曲”,通过以纠促改,让大家的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舒适美好。
“纠”出分类好习惯
“新时尚”成为“新日常”
垃圾分类习惯,贵在坚持、重在养成。
在胡佳看来,作为一名“纠错官”,自己首先就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
“我们一家人在参与垃圾分类纠错的过程中,不但对分类的知识更加了解,同时在生活中也更注意分类投放。”
胡佳说,为了方便分类,她特意在厨房里放了两个桶,分别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家里其他成员也逐渐养成分类的习惯。特别是两个小孩,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也从“一头雾水”转变成如今的“了如指掌”,看到大人扔错垃圾时,还会主动提醒。
“现在走到街上,我们扔垃圾的时候,都会特意看一下分类标识,找对垃圾箱再扔。只要对分类知识足够了解,分类投放其实就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在胡佳看来,纠错行动就像一堂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实践课,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如今,做好垃圾分类已成为她和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纠错专项行动共吸引上万“纠错官”参与,在重庆,垃圾分类正成为老百姓生活的“新日常”!
(记者 王淳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