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管理:97.9%的受访市民,支持垃圾分类立法
重庆城市管理5月8日讯 5月12日至5月22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线上调查和线下进小区、进学校、街头调查等多种方式,展开了重庆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民意调查。
此次民意调查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满意度、垃圾分类行为习惯、垃圾分类建议等,将为《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出台提供参考。
昨日,汇聚许多市民殷殷期盼的《重庆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民意调查报告》终于出炉。就让绣绣带着你,一起来解读这份垃圾分类工作报告书……
调查覆盖范围更广
调查共收集到有效样本36805份,是去年调查有效样本总数的近4倍。首次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是垃圾分类“小老师”。与去年调查数据相比,垃圾分类知晓率继续上升。报告显示,重庆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知晓率达到99.5%。同时,知道如何正确分类的市民占比也达到44.8%,较去年调查上升4.8%。
小朋友们现场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首次将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到学生有效样本3895份,占比10.6%。其中,97.1%的中小学生表示接受过垃圾分类相关培训,并有80.6%的中小学生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而且,“宣传过,全家都学会了垃圾分类 ”的占比达到50.5%。
生活垃圾分类民意调查小组走进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一探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成效如何。
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了家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小老师”。中小学生家长关于“ 您在参与垃圾分类中,是否接受过孩子的指导,效果如何?”的回答数据显示,超六成父母接受过“小手拉大手”活动的帮助。其中,“ 接受过,很有帮助”的占比达到48.9%。
调查内容更全面
“桶边督导”和“垃圾分类指导”对推进垃圾分类有积极效果。调查显示,57.1%的市民已接受过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与去年调查相比,本次调查的内容更加全面,结合重庆正在开展的“楼层撤桶”、“桶边督导”、垃圾分类立法、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等情况开展了调查。
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城市居民每500户应配备1名社区级指导员,农村居民每个行政村应配备1名村级指导员。
报告显示,25.6%的市民已经严格按照垃圾四分类进行投放。同时,日常生活中,有57.1%的市民会对垃圾进行部分分类处理,例如分出家中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有效样本中32.4%市民表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已经在“楼层撤桶”的基础上开展了“桶边督导”。
全市已有至少1.4万余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在为重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同时,许多市民对“桶边督导”充满期待。50.4%市民表示,小区还未开展“桶边督导”,但认为会发挥较好的效果。这说明,“桶边督导”和“垃圾分类指导”措施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并已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支持与认同。
调查问题更深入
调查有效样本中97.9%的市民支持垃圾分类立法,并有超五成市民支持出台法律开展强制生活垃圾分类。本次调查开展期间正好是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前夕。因此,调查结合条例草案设置了不少问题。比如,条例草案提出,本市实行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那么,物业服务企业对推进垃圾分类的效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此,调查小组深入小区开展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86.9%的市民所居住小区有物业管理。
民心佳园垃圾分类服务站。
同时,有物业管理小区的市民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满意度比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的整体满意度高出19.3%。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中,67.7%的受访者认为物业在分类工作中发挥了作用。与此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市民认为物业“没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占比为39.0%。这说明,如何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前端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如何改进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还显示,97.9%的市民支持《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立法。
6月4日,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正式启用。
……
这里面,有你的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