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重庆日报:秀美北碚 一生之城

日期:2021-06-04

北碚城市全貌

八桥叠翠

既白乡村民宿

北碚区缙云大道旁建起了“邮票广场”

游客在缙云山生态环道游玩

群众身边的卫生院

复兴小学操场上,孩子们快乐地玩耍

重庆日报6月4日讯 巍巍缙云山麓,悠悠嘉陵江畔,泓泓温泉流淌万年……近年来,山水相依、人文荟萃的北碚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城市提升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加快建设现代都市、美丽乡村,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进入新时代,“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先生描绘的蓝图正在北碚大地变为现实,北碚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宜游的“一生之城”。

A 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更加美好

初夏时节,北碚天生街道斑竹村的广场上,一颗颗枝繁叶茂的小叶榕如伞般向四周撑开,市民们漫步其间,享受着难得的惬意。可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一提起这片边角地,市民还皱起眉头——“这里可以说是杂草丛生、渣土乱堆、又脏又乱又差。”

为盘活城市里的边角地,北碚精心设计、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以”邮票广场“为载体的城区“新绿地”。

为什么叫“邮票广场”?原来,这些基于城市小面积边角地打造的邮票广场突出小切口,微专项,具有“眼可见、手可触、身可入”的特点,从空中看,这些小广场就如同贴在城市上的一张张邮票。不仅如此,邮票广场还在绿地间巧妙地设置了广场、观景台、休闲座椅等,兼具“游憩、观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

截至目前,北碚区已建成邮票广场46个,改善绿地面积25万余平方米。一张张“小邮票”在北碚集出了一个“大公园”。

公园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公园。如今,北碚已拥有城市公园32个、社区公园23个。北碚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北碚的交通越来越畅通便捷。

“从成都驾车沿渝广高速在静观下道,上山到我们民宿仅需10多分钟。”北碚静观镇既白乡村民宿负责人王绣华介绍,得益于交通的便利,民宿自去年7月开业至今基本天天客满,生意十分红火。

既白乡村民宿位于北碚静观镇中华村,距离静观镇大约7公里,是一个隐于山间的乡村民宿。源于重庆三环合长高速静观互通的开通,以及两车道的沥青道路直接通到门口,如今从主城中心城区一个小时即可到达该民宿。

如今,北碚正成为中心城区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了44.5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襄渝、遂渝、兰渝等铁路横穿东西,绕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广高速和轨道交通6号线穿境而过的“南下东进西联北拓”的交通路网。

城市更新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

北碚城区南京路片区是北碚的开埠之地,见证了北碚的发展历程。然而,历经多年岁月,该片区出现房屋陈旧、街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属于典型老旧街区,居民生活十分不便。

因而,在对南京路片区进行有机更新中,北碚区明确“只换‘筋骨’,保留‘灵魂’”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为主,既要保持原有的风貌,还要把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展现出来。

如今,改造后的南京路片区风貌统一,色调古朴的外墙与街边梧桐树相互掩映,散发出老街独有的时光印记,挖掘出了开埠老城区的文化,并获评“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

“十三五”时期,北碚区以南京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示范引领,对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B 推进乡村振兴,让城乡美美与共

2019年,《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亮相英国伦敦国际书展,向来自全球的人们讲述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故事。而这本书的封面图,就是近100年前中国乡建运动的样板——重庆北碚老城图。

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作为“北碚开拓者”的卢作孚同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一起,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实验,为实现“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游览,把世界建设成花园一样”的梦想而苦苦探索。

进入新时代,先贤们未竟的乡村建设事业在北碚有了更深刻的践行。

近年来,北碚区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打造“高颜值、微度假”休闲度假目的地这一中心目标,充分发挥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全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体验、度假的优美空间。

从歇马街道虎头村农业产业基地,到三圣镇天宫村花木产业基地,再到静观镇花卉苗木基地、柳荫镇东升村黄金香柳种植基地……置身于北碚区的田野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北碚区立足各示范镇村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找准功能定位,围绕“一带三区”建设思路,探索构建差异化建设模式,让乡村各美其美,避免千篇一律。

一带:即542省道沿线风貌景观带。以蔡家岗街道、施家梁镇、童家溪镇为核心,实施景观提升计划,围绕打造“晒文化、晒风景”双晒道路的整体思路,统筹规划设计彩色路面、彩色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公交站点、观景驿站等,形成“一带、四段、六点”珠链式景观布局。

三区:一是江东片区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以静观镇、柳荫镇、金刀峡镇等江东片区重点镇为核心,围绕产业提升、院落整治、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重点任务,精准设计、分类施策,打造集休闲、采摘、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全产业链;二是缙云山片区生态振兴示范区。以澄江镇、歇马街道、北温泉街道为核心,结合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立足缙云山、北温泉、大磨滩瀑布等生态资源本底,重点发展高品质乡村旅游产业,整治提升辖区环境,展现北碚生态文明之美;三是近郊片区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以天府镇、龙凤桥街道等为核心,提档升级公路、便道、路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适度发展茶叶、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助推乡村振兴,打牢都市休闲农业基础。

乡村振兴让人憧憬,催人奋进。今天的北碚大地,特色效益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休闲园建设、农村环境整治齐头并进……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C 打造“一生之城”,让发展惠及人民

“新修的学校太漂亮了,孩子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全家都十分开心。”前不久,市民李妍带着女儿去新建成的两江云顶小学参观,走在崭新气派的校园,看到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感受着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李女士很是激动。

李妍是北碚某电子企业的销售负责人,2013年大学毕业与丈夫一起把家安在北碚。8年多来,她和丈夫不光事业干得风生水起,还在北碚买了住房,生了两个宝宝。如今,大女儿就要上小学了,她心里十分高兴。“北碚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配套条件也不错,宜居又宜业,是一座适合在这里生活一生的城市,选择北碚我十分满意。”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近年来,北碚区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通过学校新建、改扩建、排危等形式,补齐教育短板。

除了两江云顶小学,朝阳小学金兴校区、兼善中学蔡家校区等多所学校也正在经历着新建和改扩建,北碚全区办学条件发生着旧貌换新颜的蝶变。

“十三五”时期,为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有效改善办学条件,北碚区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50多所老城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如今,北碚已经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再到大学的优质教育体系,全区有西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等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是我市的科教强区和文化大区。

与此同时,近年来,北碚还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区三级医院总数达到4家。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投入150余万元,实现全区16个村级卫生室医疗配置标准化,新改建乡镇和社区卫生院5个,建立1所独立的老年扩理院(德瑞护理院)。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新增备案(许可)本土社会办养老机构10家,引入连锁养老机构1家,养老床位达到6200张(含社区居家养老床位),改造1所街道敬老院和5所镇敬老院开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51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所。

嘉陵江边的北碚正码头,曾是北碚的商贸中心。随着城市的升级扩张,曾经热闹繁华的正码头已不见踪影,轮渡也逐渐退出时代的舞台,成了北碚的历史记忆。

为了使码头“活”过来,北碚全新打造了“码头没有轮渡”项目,以渔村为设计理念,将沙滩、鱼池、椰林、渔船等元素融入景观中,打造成嘉陵江畔的码头主题夜市公园,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近年来,北碚区围绕城市区域特色进行定位,助推商圈提质增效发展,不断壮大商圈格局。同时按照多点齐发串联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特色街区集聚持续深入开展街区提档升级并逐步推广,加快商圈商业街区品牌企业培育,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引导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盘活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北碚通过打造创新街区、创新空间,建设产城融合、文景融合、科教融合的高品质生活示范城区,让城市散发出更多的活力与魅力。”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北碚区已形成中心组团市级核心商圈1个(缙云商圈),区级传统商圈1个(作孚商圈),新增市级核心商圈1个(蔡家商圈),并逐步完成嘉陵风情步行街、天生丽街、北温泉九号等特色街区的升级改造工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十四五’时期,北碚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北碚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宜游的‘一生之城’。”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说·一生之城》》

█ 北碚生态环境优良,全区森林覆盖率50.7%,建成区绿化率42.2%,城市公园总数达到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1平方米;2020年Ⅱ级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居中心城区第一。

█ 北碚交通方便快捷,距离重庆市中心24公里、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重庆火车北站18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11条过境铁路横穿东西,绕城高速、渝武高速、渝广高速、中环快速路和4条国道、4条省道以及970条县乡村道使北碚连接起四面八方。

█ 北碚是教育强区,有西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等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袁隆平、侯光炯、向仲怀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从北碚走出。

█ 北碚是休闲度假名城,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中国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世界温泉论坛永久会址,有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

█ 北碚医疗服务体系完善,是重庆北部区域医疗中心,有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北碚区中医院2个三甲医院,有北碚区妇幼保健院、西南大学医院、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等9个二级医疗机构,有编制床位数5712张,执业(助理)医师3244人、注册护士3294人,人均期望寿命达79.2岁。

█ 北碚是科技创新高地,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6个,全市首批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个,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150家、众创空间12个、科技型企业突破1600家,“两院”院士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3万余人,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4%,居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三。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由北碚区委宣传部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