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社区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重庆晨报3月24日讯 治理城市“牛皮癣”、城市窨井盖治理专项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定目标……这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今年都将更加深入地开展起来,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城市真正当得起“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美誉。那么,这些事情将如何开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部门的目标和行动。
这9种“牛皮癣”行为
将被重点查处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必须根治城市“牛皮癣”。
昨日,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构建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工作会议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2021年3月调度会议上透露,为创造“近悦远来”的大美之城,我市将启动开展2021年城市建筑物外立面容貌监管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在临街面上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乱吊挂等9种违法行为。同时,市城管执法总队将通过日常巡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情况开展检查督查和情况通报,对监管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督导督办,确保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取得实际效果。
此次监管执法专项行动自2021年3月20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这9种违法行为分别是:
在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平街层外墙安装的空调、排气扇,底部低于人行道路面两米的违法行为;
在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顶部、平台堆放影响市容的物品,在建筑物临街面超出建筑物墙体设置防护网或者吊挂物品,设置遮阳伞、篷盖的违法行为;
在主、次干道以外的其他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临街面未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设置遮阳伞、篷盖的违法行为;
在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临街面上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乱吊挂的违法行为;
依附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残缺、污损、空置或者有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
户外广告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违法行为;
户外招牌不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质量、安全规范,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的违法行为;
户外招牌超过规定数量的违法行为;
依法查处依附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设置的户外招牌陈旧、污浊、脱色、破损、有错别字、缺字、漏字或者灯光显示不全以及有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
(记者 黎静)
重庆生活垃圾分类
这些行动将改变我们生活
2021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具体怎么干?
近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1年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后简称“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并提出了主要任务。
要点明确了今年垃圾分类的三个工作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全市城市建成区内75%以的街道(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其中,中心城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深入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第二个目标是全市4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755个;第三个目标是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推进14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16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在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方面,要点提出加快推动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促进源头减量方面,重庆将开展商品生产环节增加分类标识研究,各区县探索试点在部分企业产品外包装上标明回收利用等信息。
今年,还将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落实“限塑令”要求,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推动餐饮业、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减少一次性用品供应。
重庆还将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规范要求,积极推行净菜上市,积极推广小份菜、分餐制等,将推进“光盘行动”纳入绿色饭店、钻级酒家、星级农家乐等评审标准并持续开展宣传。
在完善全程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方面,要点提出持续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有序推进居民小区楼层撤桶、定时定点投放,落实桶边督导、监管执法等常态性工作,引导居民滤出水分后投放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投放有害垃圾,鼓励出售可回收物。
今年,重庆将按计划加快推进居民区集中投放厢房(点)和定时定点投放设施建设,其中中心城区完成1000个,中心城区以外区县完成2400个。
在发动社会参与方面,要点提出进一步推广“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窗口单位、进军营、进家庭、进企业、进村组“八进”宣传活动,全方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要点要求深化学校垃圾分类教育,6月前编制完成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教案集。
要点还提出,今年将开展垃圾分类“最美”系列评选,通报表扬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重庆今年还将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并完善垃圾分类综合考评机制。
(记者 刘波)
守护好市民“脚底”安全
重庆整治城市窨井盖
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守护好市民群众“脚底”安全,昨日起,市城市管理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落脚点,以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街接为着力点、切入点,启动开展城市窨井盖治理监管执法专项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前,完成窨井盖治理专项行动,窨井盖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大数据赋能 在线监测预警窨井盖安全
“为守护好市民群众‘脚底’安全,我市将启动城市窨井盖治理监管执法专项行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将从4个方面推进实施。首先是健全城市窨井盖信息管理档案,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同步为现有城市窨井盖设置统一标识;其次,全面排查城市窨井盖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窨井盖存在破损、松动等情形,尽快维修加固;对窨井盖缺失的,及时按相关标准补装;对低洼、易涝等地区的窨井,逐步加装防坠装置;三是建立落实城市窨井盖权属单位维护巡查责任机制,发现隐患、限时处理,并逐步更换超出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的窨井盖;最后,还将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推进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的城市窨井盖安全监管模式,把窨井盖部件信息统一纳入全市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实现对窨井盖安全状况在线监测预警。
据悉,市城市管理局还将依据法规对标养护规范,严格落实城市井盖权属责任。
对盗窃、破坏窨井盖等刑事犯罪,符合立案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要加强立案监督,依法及时批捕、起诉。人民法院要依法及时审判,作出裁判。
联合“亮剑” 把窨井盖安全踩在脚下
昨日,重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协同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二部,启动城市窨井盖治理监管执法专项行动,运用法治方式、法治力量,共同守护好市民群“脚底下的安全”。
据介绍,重庆市从开始推进建设网格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就把城市窨井盖作为城市部件,纳入地理信息综合普查重点内容,实现一井盖一编码、确认权属信息,分期分批、整合融入重庆市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
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统计分析,到2020年12月底,已整合入库、拓展覆盖了中心城区建成区860余平方公里范围,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路灯等各类城市窨井盖部件123万个。
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城市窨井盖问题信息采集与群众投诉总量为4.5万余个,及时补缺或修复率为69%。
此次专项行动,将整治“问题窨井盖”,守护市民脚底下的安全。
重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协同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二部等有关职能部门,以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为着力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照城市道路井盖养护规范,采取函询建议与集体约谈、重点抽查与现场督查、新闻调查与舆论监督、总结经验与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项治理监管执法,督促落实城市窨井盖权属部门、养护单位隐患治理和运行安全的主体责任。
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城市窨井盖的部件普查权属信息与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发现问题的特色优势,对采集发现、群众投诉的城市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的,责令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改正或者依法查处;对涉城市窨井盖相关公共安全刑事问题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记者 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