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第1眼-重庆广电:垃圾分类“成绩单”来了 中心城区覆盖率99%!

日期:2021-01-15

第1眼-重庆广电1月15日讯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通报,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档(工作成效显著档 ),持续保持西部第一。

概括起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全覆盖、零填埋”

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日趋完善


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193个镇街、1393个社区、11267个小区的587万户居民,覆盖率83%。全市已有11289个小区实现撤桶并点,楼层撤桶率达到67.9%,其中两江新区100%,渝北区98%;各区县累计新建(新设)或改造垃圾投放点(含集中投放厢房)2.2万个。全市共配备分类运输车辆3500余辆,其中中心城区1800余辆,准确分类出来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专车分类运输。积极推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提高分类运输效率。

渝北区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全程可视化追溯,涪陵区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监管平台,为垃圾分类插上智慧的翅膀。中心城区建成投运界石、走马、夏家坝三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分类转运能力接近1.2万吨/日。全市共建成投运5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处置能力2.9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45万吨/日。渝中区、江北区探索试点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就地处置设施。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我市中心城区已于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371.6万户,覆盖率99%,较2019年跃升近52个百分点;平均每天分出厨余垃圾(含餐厨)2800吨、可回收物170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2%;焚烧能力提升到1.1万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到3100吨/日,分类后的原生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敲门行动、监管执法”

全社会参与氛围日益浓厚

建立“荣誉榜”“公示榜”“时尚榜”“曝光台”等激励机制,把垃圾分类纳入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和“无废细胞”创建内容,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投放准确率。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已注册志愿者2.4万名。创新建立了“四级”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2019年被评为“中国繁荣城市管理创新范例”。全面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传,累计组织入家入户宣传520余万次,先后组织“小手拉大手”、月度主题活动等3万余场次,编印发放宣传手册、指南、知识读本450余万份,发布户外广告29万块,市级以上媒体宣传6000余篇次,“重庆市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达20万。

2020年11月中旬民调显示,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市民知晓率达99.4%。渝中区、綦江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提升市民参与度。渝北区教育系统出台十二条举措,推动垃圾分类教育落地见效。北碚区结合城市形象创立,打造78种垃圾分类文创产品,让垃圾分类更加“时尚”。有序推进垃圾分类普法执法,2020年第四季度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监管执法专项行动,累计检查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单位2.5万个,责令改正1376个,立案处罚52件。沙坪坝区组织垃圾分类执法工作轮训,九龙坡区率先对物业企业开出第一张罚款单。

“城乡统筹,一体推进”

全市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866个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共配有垃圾分类指导员2万余人,垃圾分类收集车3965辆;建垃圾分类投放点7万余个;建乡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600余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3400余个;建堆肥房1300余个,沤肥池1.9万余个。渝北、垫江、忠县、秀山、万盛等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国示范县(区)成效明显,分类示范已覆盖100%的乡镇和85.7%的行政村;万州区等8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区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分类示范已覆盖99.4%的乡镇和65.7%的行政村。

一个目标:全面落实《重庆市深化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到2022年全市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法规标准。计划今年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围绕法规完善一批配套标准政策文件。

二是补齐体系短板。“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全覆盖。

三是提高分类实效。有序推进撤桶并点、桶边督导、监管执法等常态性工作,坚持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全方位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记者 富治平 侯聪 编辑 吴娜布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