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11月27日讯 “外观是青瓦白墙红腰线,四周种满了鲜花绿植,看起来宛如一座庭院。内部清新明亮,还有第三卫生间,细致周到。”11月20日,在江北区铁山坪廉政教育基地游玩的市民王先生有感而发。
为落实“厕所革命”要求,江北区实施2018年至2020年三年计划,通过新建、改造、提档升级,打造出一批生态、智能、人性化公厕,全区公厕数量达538座,极大改善了游客如厕难的困境,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叹:“公厕变美了!”
城市“新景观”
近3年,江北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公厕数量大幅增加,布局更加合理,凸显出城市文明的品质细节,让公厕既是厕所又是景点。
“经过专业设计公司设计的外观造型,每个厕所都不相同,总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铁山坪廉政教育基地,公厕掩映在一排雕塑后,周边有竹林与绿植,青瓦红柱,环境清幽。儿童乐园旁的厕所则是彩虹外墙,与五颜六色的鲜花、游乐设施呼应,充分考虑到与景观的协调性。
目前,江北区全面建立起了以229座区属直管公厕为主、309座沿街公共建筑内部对外开放公厕为辅的网络格局,全区公厕数量达到538座。
设施更贴心
全新的设施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只有新风没有异味……与改造之前相比,红旗河沟公厕增加了不少智能化设施设备。“整体感觉非常好。”几名前来如厕的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红旗河沟公厕位于红旗河沟立交桥下,面积67.8平方米,按照男女蹲位2:3的比例进行扩建改造,并增设第三卫生间。大到吊顶、隔断,小到开关面板全部进行了翻新及更换,实现Wi-Fi全覆盖,外设自动售卖机,方便周边的市民。
黄花园桥下公厕位于黄花园大桥下,面积82.83平方米,改造后升级为一类公厕,外增自动售卖机、壁挂电视、直饮水装置;内设市民休息区和“劳动者港湾”。市民休息区内,冰箱、微波炉、沙发、书报架、雨伞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以来,江北区不断优化公厕布局,增加公厕供给,完善公厕功能,已完成30座公厕新建、改造任务。
管理新常态
厕所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公厕管护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改造成效能不能持久。
在黄花园大桥下公厕,每当有人使用完厕所,保洁员何开云都会拿着拖把,清除地上的脚印和水渍,并在日常做好公厕的消毒、清洁和保洁,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防止产生异味…… “这个厕所每天少说接待上百人,周末得接待上千人,我们随时都在检查,垃圾都会及时处理。”他说,改造后的公厕变得漂亮舒适,让不少市民感到惊喜,公厕环境变好后,大家也都更文明了,打扫起来也比以前轻松了。
江北区环卫所公厕管理科科长汪洋介绍,公厕管护模式着眼于日常,制定了全天保洁、设施检查养护、维修更换等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时保洁和管护,随脏随洁、随湿随拖。针对每座公厕实际使用情况,做到“一厕一策”进行管理,确保管理工作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