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热点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 媒体看点

重庆日报:北碚 公园城市建设大步前行

日期: 2020-10-21
字体:

北碚城区全景(图/陈飞胜)

斑竹村游园(图/秦廷富)

雨台山公园(图/张双)

缙云山黛湖(图/秦廷富)

正码头公园(图/秦廷富)

重庆日报10月21日讯 有“重庆主城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如今在城市建设中,又有了新的目标:公园城市。

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曾为北碚留下了两座当时在重庆闻名的公园:一座是1927年建的北温泉公园,一座是1930年建的北碚公园。

因而,北碚建设公园城市有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和城市基础。

近年来,北碚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已从全面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入手,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北碚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先天优势

北碚的公园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了自然山水林田资源,以绿色为底色、山水为特色、绿道为脉络、人文为特质,将山水田园楔入城市,让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城交融、水绿相映,形成依山戏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公园城市。

“北碚建设公园城市,有其先天的优势。”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个优势是近年来北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聚下来的。

北碚建设公园城市的优势有哪些?

首先是有厚重的绿色底蕴。

北碚区先后获得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唯一的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其次是特色生态资源丰富。

北碚城区依山傍水,地理景观和历史传统文化并存。山地、溪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围绕“巴渝文化”和“抗战文化”两条历史文脉,可打造出独特的城市文化。近年来,北碚在生态环境打造上,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地树种的原则,在城区内加种观花、见色、闻味、赏叶的绿化品种,呈现了植物种类多样、绿化层次分明、色彩搭配美观、地方特色显著的生态资源景观。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北碚城市已基本建成了组团式绿色隔离空间,并通过绿环、绿带、绿廊、水系等共同组成区域绿地系统。”北碚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说,目前,北碚已基本形成了“山、水、环、廊”的大环境绿化格局。

厚重的绿色底蕴和特色生态资源,为北碚建设公园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馆”和绿园凸显公园城市特色

如何建设公园城市?

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以人为本,强化城市的美学营造,将以往“园在城中”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城在园中”的经营模式,注重视觉、触觉、听觉的多元一体,形成人文、山水并重的独特立体城市。

“百馆之城”是北碚公园城市建设的特色。北碚从今年开始已启动了“百馆之城”的建设,挖掘利用北碚丰富的博物馆、抗战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建设博物馆、艺术馆等,目前已经建成开放了一批博物馆、名人故居。

公园和小游园是北碚公园城市建设的又一特色。北碚在原有一批城市公园的基础上,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完善城市公园的体系和功能。以城中溪流、山崖带、城市商圈为载体,重点打造全市性综合公园;以城中小丘陵、水库等为资源载体,打造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综合公园;同时,通过新建、改建、破墙引绿等,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社会单位附属绿地、均衡布局社区公园、街头公园、邮票公园,让公园延伸至居住区,亲近百姓,美化居住环境。

同时,北碚已开始启动建设一批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和美丽休闲的乡村田园公园,利用现有生态文化资源,把自然森林与健身娱乐、宗教养生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底蕴与植物保护、科普教育结合起来,把园林观赏和种植体验、农家休闲结合起来,建设有文化、有品位的多样式公园,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绿色公园和小游园的建设,将把北碚变成“城在园中”;“百馆之城”的建设,将增加北碚公园城市的文化内涵。

公园城市建设让北碚更宜居

“公园城市的建设,最终是要让北碚这座城区更生态、更宜居。”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园城市建设已开始给市民带来宜居的环境。

家住北碚滨江路上的市民刘忠平喜欢到公园里散步,如今,他感到特别的满足,因为每天早上起来,出门300米就可进入新建的滨江休闲公园。滨江休闲公园占地面积约有100亩,里面建有休闲广场,栽有乔木以及主景植物,形成了四季有别的季相景观、宜人舒适的生态廊道和休闲空间。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是北碚公园城市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因而,北碚不仅建了一批公园和小游园,也对城市的道路、坡地堡坎等进行绿化,以全面提升宜居的环境。

“仅在2019年,我们全区建成和启动园林绿化项目80个,全年新增城市绿地203万平方米。”北碚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说,在实施这些绿化项目中,该区在北碚组团、蔡家组团、水土组团内利用规划绿地、闲置地等地块,进行街头游园、社区公园、节点绿地、滨河游园等绿地建设,种植适生树种,合理搭配开花植物,从而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500米进园。

公园城市的建设,已开始提升北碚城市的宜居环境。2019年,北碚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优良天数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双双排名重庆主城中心城区第一;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在主城区率先实现双达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7.06平方米。

北碚公园城市建设开始大步前行

北碚的公园城市建设,已开始加快速度,大步前行。

今年“五一”期间,北碚区新建的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大磨滩湿地公园开始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据介绍,大磨滩湿地公园包含“一脉三段四景”。“一脉”即龙凤溪生态绿脉,利用现状山地小路,打通串联龙凤溪两岸的生态步道系统;“三段”包含城市溪谷段、自然山水段和田园风光段,结合龙凤溪沿岸不同生态,打造各具特色的观光带;“四景”分别是以龙凤溪公园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画廊、以河流湿地为主要内容的九曲连湾、以磨滩湿地公园为主要内容的高滩飞雪和以晏阳初故居和柑橘研究所为主要内容的活力原乡。这一生态湿地公园,实现了以“观仙瀑,游秘境”的游览主题,不仅增加了城市生态,也成为城市旅游的新景点。

在北碚老城区嘉陵江边的毛背沱至庙嘴段,长约2公里,有800余亩面积的江岸上,一座滨江带状休闲公园已基本建成,成为老城区市民休闲的好公园。

除建公园外,北碚还在城区里因地制宜地建小游园。2019年5月完工的斑竹村游园,由道路边角地改造而成,游园内不仅栽植有蓝花楹、红枫、紫薇、垂丝海棠、桂花等植物美化景观,还布置有闲游步道,成为周边居民可亲近的绿色空间。

对城市主干道,北碚也在进行公园式的绿化打造。今年重点打造的双元大道、碚南大道,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在大道两边栽植了西府海棠、蓝花楹、罗汉松、红枫、玉兰、桂花和法国梧桐等。通过梳理行道树、改造居民小游园、人行道路和城区绿地,合理组织人流交通、合理布置停车位后,使城区大道焕然一新。

城市里的坡坎崖也被利用起来,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和建小游园。在北碚蔡家中庚城小区附近,利用蔡通路两侧坡地建的同盛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有景观亭廊、休闲小广场、植物景观、游览步道等。

“目前为止,我们已建成城市公园34个、社区公园19个、游园35个。”北碚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说,仅在2019年,就新建了璧北河景观、竹溪河流域(岩石公园、草甸公园、观瀑公园)等,改建北温泉公园、毛背沱滨江公园、马鞍溪湿地公园,完成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0.34万平方米,改建公园绿地面积20.29万平方米。

进入2020年,北碚区进一步加快了公园城市的项目建设,在年内又启动了竹溪河流域、瓶兰花公园、飞马李子坡公园、磨滩公园(二期)、滨江休闲带郭家沱片区等10个城市公园建设,总面积约38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飞马李子坡公园、瓶兰花公园、灯塔公园等的建设,总面积达83.4万平方米。

北碚公园城市的建设,正大步前行。

(王彩艳 肖亚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