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重庆日报:赏魔幻之城飘渺三峡 看人居哲学未来科技

日期:2020-10-16


“大师花园”轻舟已过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10月16日讯 10月20日,第三届城市花博会将在重庆园博园开幕。本届城市花博会共设置“大师花园”“明日花园”“山城家园”“双城和鸣”“美丽乡村”“匠心楼阁”“花之穹顶”“花样生活”八大主题展示板块。

  其中,“大师花园”“明日花园”是啥模样?重庆日报记者为你提前打探。

  大师花园

  云山 云雾中展示巴渝魔幻山水之城

  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向荣设计的“大师花园”云山,将为观众呈现出一座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神秘莫测的花园。

  设计师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古诗中获取创意灵感,通过变幻莫测、朦朦胧胧的巫山及云海,来抽象地表达巴渝魔幻山水之城,花园也由此命名为云山。

  本届城市花博会体现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理念,要求花园搭建不能破坏园博园原有基底。接到“命题作文”后,王向荣团队从一开始就按照装配式花园来进行设计,并选择金属网作为花园建造的主体材料。这种材料廉价、轻盈、可回收,用它来塑造空间,既能起到分隔的作用,又通透明亮,给人更佳的空间视觉效果。其余材料也都能通过组装的方式安装,方便搭建和拆除,且不会损坏花园基址的地表。花园中的植物也全部选用容器苗,展览结束后可全部回收。

  除了生态、绿色,云山还特别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用简单的方法构建出丰富的、诗意的空间,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景观。例如,花园中,水流穿过繁茂的植物群落,创造出一座梦幻般的“云山”。这种抽象的手法再现了自然界中蜿蜒的山水云雾,象征着巴渝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现象。漫步在“山水云雾”中,观众能欣赏到天光云影及蜿蜒的“山水”。

  轻舟已过 营造出飘渺广阔的三峡意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通过这样的诗句,将个人置于大山大水以及流逝的时空中,营造出飘渺广阔的三峡意境。用现代建筑表达古诗意境,由清华大学教授朱育帆设计的“大师花园”轻舟已过,由此而来。

  轻舟已过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金属材料搭建的山,高8米,尽显三峡险峻。山顶上有流水,流水从“山间峡谷”飞流直下。观众在水底穿过时,就像在深山峡谷漫步。结束“三峡水底”之旅后,游客还可以在花园外环行,欣赏白鹤梁文物碑刻,领悟先民与水共生的智慧。

  同时,轻舟已过花园中还摆放有1262个装有植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三峡自然物种基因的漂流瓶。据悉,前期调研中,设计团队发现,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三峡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了唤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设计师最终决定选取部分代表性物种予以展示。

  朱育帆认为,重庆从古至今都呈现出“山—水—城”交融相生的大地理格局,而三峡则是这大山大水地理格局的缩影。选择以三峡作为花园设计的灵感来源,并通过钢格栅模拟三峡地貌形态,营造怀乡色彩的空间体验,目的是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阐释环境保护的主题。

  明日花园

  江北园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

  “明日花园”江北园包括“家庭疗愈”和“社区共生”两部分。其中,疗愈花园通过亲子花园、康养花园、静思花园、亲情花园四大场景,描绘出一幅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方人居哲学”画卷。

  设计师介绍,疗愈花园的创作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多代同堂、多代共享理念,把国际前沿疗愈技术“五感疗法”应用到居家花园场景。所谓五感,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通过这样一个项目,设计师试图探讨人类健康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共生花园则是直面人际关系疏离等城市病,创造出一个社区友好型城市绿地。设计师介绍,共生花园的设计意图,是为了鼓励人们走向户外,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共建、共维、共享中来,进而有效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家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搭建共生花园的原材料,也表达了生态、绿色、环保等理念。城市拆建过程中的各种废弃构件如浴缸、马桶、面盆等,在这里都被当做了种植容器。

  两江园 展示未来城市公园的多元融合

  “明日花园”两江园以“山水之境、智慧之城”为设计理念,针对重庆独有的自然风貌和气候特征,将智能技术、家庭园艺、创新农艺等元素相融合,展示未来城市公园建设中自然、艺术、科技的多元融合。

  两江园的主体是一座多面三角菱形的玻璃展廊,四周布置的是以多肉植物和沙漠植物为主的花境,它和线条硬朗的玻璃展廊形成颇有韵味的反差。此外,这里还设置了感应雾化门、感应向日葵、蹦蹦泉,以及划船机、动感单车等运动设施,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

  走进花园,观众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智慧科技。例如,庭院植物全部由智能设备控温控湿,可以智能喷灌;行人走动,身边四周会出现鸟鸣和水声;智能机器人会向游人提供咖啡;当有人靠近感应花卉时,花朵会自动绽放;在声音邮局,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及声音把祝福发送给远方的朋友。

 (记者 吴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