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山水工艺盆景《锦绣山河》
装车前的清理
90后女盆景匠人
百年金弹子
重庆晨报9月24日讯 9月22日下午,一辆大货车驶向位于南岸区的南山盆景博物馆。14时左右,近30名盆景匠人已等候多时,他们精心蟠扎的盆景作品即将在这里装车,代表重庆前往江苏省沭阳县,参与第十届中国盆景展览和全国盆景大师展。
匠人们在雨中忙碌了4个多小时。他们在车厢底部铺毛毡布、堆沙袋,小心翼翼地为盆景绑扎带,然后将盆景作品抬上车。
四年一届的全国盆景展
少不了“南山杜鹃”
“中国盆景展览”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创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举办,每四年一届,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盆景展览。
此次展览,参赛的盆景作品达800多件。代表重庆参赛的盆景作品有近30件,它们将争夺大赛金、银、铜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山双龙村就开始有意识培育花木种植产业,当时花木种植经济效益高,村民们参与积极性强,但到了2000年左右,双龙村的花木种植竞争优势变小。地少、难以形成规模,是制约花木种植产业发展主要因素。于是,村民们决定依托种花经验,探索和打造盆景品牌。”南山杜鹃盆景研究会会长杨彪介绍,经多年努力,双龙村盆景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标杆案例,村民们借此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南山双龙村有130余户村民进行盆景创作,其中大户60余户,盆景收入占全村收入60%以上,而南山杜鹃盆景也在业界打响了名号。
“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盆景展,怎么能少得了南山杜鹃盆景。”杨彪说,此次双龙村参展的6件盆景作品中,有5件是杜鹃盆景,主题包括《南山人家》《斑驳年代》《春风翠影映江岸》《崖春秋》等,光听作品题名就充满了南山风情。
杨彪的作品也在其中。他说,这些作品的蟠扎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们的盆龄均在30年以上。
早期,南山杜鹃盆景造型追求“游龙弯”“对口”“三弯九拐”等传统风格,但近些年来,更倾向于追求自然风格。“人有多少个30年呢?”杨彪说,这些作品还包含着南山人对家、对家乡的眷恋,和那份冷暖自知的乡愁。
百年盆龄的“金弹子”
寄予蓬勃向上的希望
此次代表重庆参展的作品中,有两件上百年盆龄的金弹子盆景:一件是北碚区盆景匠人周润武带来的《凛然正气》,另一件是南岸区盆景匠人罗世泉带来的《古木逢春》。
“经历上百年风雨,仍然姿态挺拔,保持四季常青,年年开花结果。”罗世泉说,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两件作品的精华之处,同时也象征着重庆人和重庆热情、向上、意志顽强的城市个性。
这两盆“高龄”盆景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62岁的罗世泉,在南岸区南滨路有自己的盆景花园。十几年前,他结识了一名家住渝中区的盆景爱好者。当年,老人身患重病,想把蟠扎了一辈子的金弹子盆景托付给有缘人。罗世泉听闻这事,急忙赶往老人家,征得老人同意后,将其运回家中精心呵护。
因老人重病无力打理,这盆金弹子曾一度营养不良。罗世泉倾注了多年精力,才逐渐恢复了它的生机。“也算没有辜负这位老人的嘱托和希望吧。”罗世泉既挽救了一盆植物的生命,也延续了一位重庆老人的精气神。
68岁的周润武也是一位有故事的盆景匠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伍哥”。由于早年车祸,他的腿脚落下了残疾,行走不便。
这些年,周润武不仅把蟠扎盆景当作最大爱好来对待,还在自家楼顶,搭建起了盆景小花园,他的内心由此充满期待和阳光。
“金弹子盆景寓意吉祥,寄予蓬勃向上的希望。呵护得当的话,盆龄可达千年以上。”周润武说,开花结果并非易事,这个过程,需要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和促进,才能达成。
盆景世家塑造三峡缩影
90后女盆景师冲刺奖项
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参展作品名为《惊涛一笑万山去》,是一件具有山城特色的山水盆景作品,创作者是该所职工田原。
田原今年37岁,爷爷和父亲都是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老职工。他出生在盆景世家,父亲田一卫是国家级盆景大师,在首届中国盆景展上获得过金奖。
此次参展,田原采用山城本地的龟纹石作为主材进行创作,配以米叶冬青、金边六月雪、薄雪万年草等植物。他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奉节夔门、巫山巫峡等长江三峡沿线风景。他尝试把三峡风景中的典型地容地貌,缩影在这盆山水盆景当中,以一个重庆80后青年的视角展现长江文化中的魅力。
90后张彦,是代表重庆参展的唯一女盆景匠人,也是南山植物园盆景艺术师。此次精选的两件个人盆景作品,将站上国家级盆景展览“擂台”,向奖项发起冲刺。
“我土生土长在南山,南山人起早贪黑照看这些花木,对我影响很深。”张彦说,几年前,南山盆景技艺被评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年轻人继承。她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想尽一份力。
此次展览增加了微型山水工艺盆景作品奖,90后田飞想为重庆争得这项荣誉。他的《锦绣河山》作品将风凌石、孔雀石、人工塑石进行组合搭配,将在此次展览上首次亮相。
田飞是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嘉陵公园管理中心的一名职工,工作业余时间,他在家中创作了微型山水工艺盆景50余盆。田飞说,盆景创作既是经验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创作艺术,涉及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一定景观设计和土培运用以及对诗歌、文学的理解。
这些年轻的盆景匠人认为,创新盆景技艺是时代所需,他们肩上有责任,并且任重而道远。
(记者 李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