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媒体看点

重庆日报:渝北 智慧城市建设为市民生活添彩

日期:2020-09-16

重庆日报9月16日讯 今年7月,渝北区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一项决定:启动渝北区新型智慧城市智能中枢一期项目建设。

这一项目是渝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枢纽,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架构和主要载体,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方面构建一个后台系统。在这一核心枢纽中,将建设数据资源中心、智慧城市综合指挥服务中心、数字渝北云平台、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等。

“这一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渝北的智慧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渝北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城市的建设,则给渝北的市民不断地增添智能生活。

AI走进市民生活守护城市平安

9月3日,沙坪坝区的陈平开着车到渝北办事。到了渝北两路,他打开手机上的智能停车APP,查到了附近有一个停车空位,很快就停好了车。

渝北建的路边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停车。

从2015年开始,渝北就在全市率先通过PPP模式,开发了智能化停车大数据管理平台和智能停车APP(翼停),安装路边车位传感器3899个、监控137套、路边车位诱导屏216套,接入固定停车场数据96套,约2万个车位实现智能化引导管理。市民通过这一平台,能够实现动态查询、在线预定、定位导航、自助支付等功能,寻找车位、停放车辆更加便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智能化还走进了老人们的生活中。”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8月31日,在接到罗兴贵老人打扫房屋的订单后,渝北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即指派“助老员”上门服务,并生成全流程服务清单。老人通过点单即可享受上门服务,这得益于渝北区搭建的智慧养老云平台。

这一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是由渝北区民政局打造的面向老人、政府、服务机构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于2019年启动,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老年人数据动态管理、关爱地图、养老机构运营监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管理、政策线上审批等功能。

2019年,渝北区农村在全市率先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家庭平均接入宽带达到100Mb/s,重点公共区域建成免费WiFi接入点2000多个。今年以来,渝北区还在城区各大商圈、学校医院、机场车站等重点区域建成5G基站近3000个,占全市总量的十分之一。

早在2016年,渝北区就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平台,以渝北区人民医院为中心,上连北京301医院、西京医院等知名大医院,下连各个镇街医疗机构,同步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云中心”,实现了检查结果共享、专家远程会诊、病人双向转诊等功能,让市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智能化还为守护渝北市民的平织起了一张覆盖渝北全域的“天罗地网”。

据渝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积极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搭建起纵向联通、横向联动的三级综治中心,应用集数据汇聚、态势分析、协同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9+X+N”综治信息系统,统筹公安、司法、城管、应急等部门资源力量,汇聚跨部门“大数据资源池”。

目前,这一系统整合了4.6万余个高清摄像头构筑的“天网”、1000余套“智能门禁系统”构筑的“地网”、3952名专兼职网格员构筑的“人网”以及平安渝北APP构筑的“事网”,织起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社会治理“天罗地网”,适时掌握社会治理要素信息,通过智能化赋能,提高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新型城管把城市管得更加有序

9月中旬,渝北全面升级完成智慧城管体系,开始上线试运行。

“我们这新的智慧城管体系,由‘一云’‘一图’‘一平台’组成。”渝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云”是依托数字渝北云,搭建起了一朵集存储、计算、安全、服务等内容的渝北城管云,实现了城管部门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应用。

“一图”指的是一张指数运行图。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执法、数管等城市管理板块等关键业务要素,通过分析计算和实时动态更新,进行可视化呈现,为领导统筹指挥、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一平台”指的是在全市率先搭建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为底座,打造出指挥协调、行业应用、便民惠民、数据应用等功能板块,打通了市级平台,联通了部分区级平台,实现内畅外联。

“新的智慧城管体系,不仅会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还更加人性化。”渝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智慧化的场景应用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他举例说,比如市民新房装修中的建筑垃圾出渣,以前不知往哪里倒,稍不注意就会违章。新的体系运营后,市民可通过手机就可查到哪里可倒建筑垃圾。通过手机,市民还可以找到就近的直饮水点、园内公厕等。

“其实,这些年来,我们在智慧城管建设上一直不断地升级完善。”渝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数字城管系统,自2009年建成后,这些年来适时进行升级改造,对原有9大基础业务子系统进行完善,并新建7大拓展子系统和1个全移动平台,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从PC办公向全移动办公的转变。

在渝北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行业应用板块,渝北已建成8套智能化应用系统,依托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初步实现城管行业“设施监控、人车监管、管理绩效、惠民服务”一图呈现、一屏通览、一网统管。

政务“一网通”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8月中旬的一天,在渝北创办重庆星游记电子有限公司的田梨,上午通过“一网通”平台申请开办企业,下午3点半,她就在渝北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综合窗口领取了营业执照、印章等。整个过程实现“一网、一窗、一日、一次”全流程办结。

渝北区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优化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和就业社保登记等开办流程,实现材料“一次提交”,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全流程“一日办结”。

线上“一网通办”,是将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社保登记等开办事项,全部集中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上。申请人只需登录一个网站、进行一次填报、点击一次提交,就可以一次性同步完成所有开办企业手续。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实现了从受理申请到审批完成的设立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和“零见面”。

线下“一窗综办”,是指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市场监管、公安、税务及工程建设等领域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办事的群众只需将相关的申办材料一次性提交后,由综合窗口通过审批平台,流转到相关部门审批,不让办事的群众到各部门、各窗口来回奔波,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材料“一次提交”,是申办人将涉及企业需采集的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社保登记等信息整合成一套采集表,申请人一次填报,无需重复提交,即完成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的所有申请。

全流程“一日办结”,是要求在一网通平台提交的开办企业申请,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提交成功的情况下,各部门将在一日内办结全部审批,申请人可于当日内完成开办企业全部流程。

智能化不仅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还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今年以来,渝北全区共新增企业6866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的就达6659家。

渝北居民生活方式大变样>>>

“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中,还有一批让老百姓生活更智能的智能项目,已摆上了建设日程。”渝北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市民查询气象更方便更精准

渝北智慧气象项目正在推进。这一依托“渝北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重庆市“四天系统”搭建的渝北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将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和气象生活指数查询服务,开展基于气象大数据+的智慧化农业气象服务和智能化城市气象服务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目前,渝北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重庆市“四天系统”已建成,智慧气象模块也进入设计谋划阶段。

无人值守收费智能停车位将出现

渝北区城管部门将新建、改建2万个路内无人值守智能停车位,并建设智能停车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前期立项、可研批复、规划选址意见书等手续。待招标文件经区政府审定后,将招标挂网,确定社会资本方启动建设。

在家门口可查档案

到明年底,渝北区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将建成投用,到时渝北的城乡居民和单位在家门口就可查阅相关的民生档案。

建成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渝北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基于5G的L4级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示范,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在封闭区域的城镇级实际应用,建成国际领先的无人驾驶汽车应用示范区。目前已完成项目的首期建设并投入运营,在仙桃数据谷建成区完成5G网络建设和网联化改造,自动驾驶车辆已在4公里循环路线上示范运营。

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服务“双创”

建在仙桃数据谷的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将主要面向重庆市软件开发企业、双创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和广大的软件开发者。截至2020年8月,已完成543家企业的软件开发上云工作,服务全市软件开发人员8000多人次。目前正在深化软开云应用,推动国产软件培育和转化工作。

智慧医院让市民就医更方便

渝北将建成的智慧医院将于9月中旬接受智慧医院验收,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等IT核心技术为支撑,重点打造智慧便民、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保障六类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互联网医院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目前,渝北互联网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医附三院将正式启用互联网医院系统,建立起医院患者端、医师/药师端、管理端,实现网上咨询、问诊、开药、派药、支付等,方便慢病患者网上复诊及管理,提升医院“互联网+医疗”水平,优化实体医院诊疗资源配置,拓展病患服务渠道,降低患者就诊成本。

(王彩艳 杨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