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分类管理模式。对760个潮汐摊位执行“定时定点定责”管理规范,726个固定摊位落实“划线经营+卫生包保”责任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采取物业直管7处、商圈协管1处、执法监管1处的差异化管控模式,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二是创新分级监管机制。建立“红黄绿”三色分级管控体系,实施差异化巡查频次。红色区域(如兴龙湖好吃街)加强流动摊贩疏导,日均巡查3次以上;黄色区域(如永钢场镇)实行错峰巡查,每日2次重点管控;绿色区域(如社区便民点)推行商户自治,每周1次联合检查。三是强化服务升级举措。组建“夜市管理专班”,推行“延时执法+动态巡查”服务机制,严格落实“三定”“两统一”工作标准(定时段、定区域、定品类,统一防污设施、统一垃圾容器),重点保障盲道通畅、油烟合规。升级夜市设施,通过铺设防油地毯、升级餐车照明系统、建设集中排污设施等举措,推动流动摊点向“便民驿站”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