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两江四岸”景观照明,开启“素颜模式”,“万家灯火”再现山城
2022年,重庆——向美而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公园绿地花木葱茏、城市夜景流光溢彩……美丽的身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回响着这座城市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其背后是无数城市管理人的坚守和奉献。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回顾过去一年,是重庆城市管理人充实忙碌、硕果盈枝的一年。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在“有序、有机、应急、精细、共治”管理上全面发力,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美好城市,深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整治行动,城市容貌脱胎换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
街净巷洁
提升重要窗口、节点招牌品质
南山崇文路口机械停车场
优化城市环境 唱响发展主旋律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洒下,重庆的街头就开始热闹起来,环卫工人们走上街头,伴随着“沙沙沙”的扫地声和环卫车辆作业的轰鸣声,路面愈发的干净整洁。而一些非主干道路边规范设置的早餐摊,各种热腾腾的美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为学生、上班族、劳作者们开启美好的一天。“烟火气”与“洁净美”融洽共生的场景,是这座活力之城的缩影。
城市是人民群众舒心悦心的美好家园,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2022年,市城市管理局突出城市管理主业,唱响发展主旋律,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要绘就美丽山水画卷,必须保持干净的城市底色。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每天,全市7万余名环卫工人、8000余辆环卫车辆都坚守在一线,采取吸扫、冲洗、洗扫、洒水、人工保洁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确保“街净巷洁”,持续巩固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量。
在优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市城市管理局还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从要素保障、项目投资、政策帮扶等方面细化优化,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立完善市级重点项目渣土处置信息提前告知、“一对一”服务对接等机制,解决市级重点项目建筑渣土出渣难的问题,保障出渣2600余万立方米。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供水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牵头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改革,压减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耗时及费用,推行水电气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理,上线“渝快办”平台运行。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专项整治,加强规范引导,提升重要窗口、节点招牌品质,全市共打造40条招牌品质提升示范街区。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夜间照明智能联动,塑造国际化山水大都市夜间风貌,助力夜间经济发展。推行柔性执法,设置655个非主干道占道经营规范管理摊区,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激发城市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九龙坡区南北大道美人梅盛开
全力打造“山城绿道”
推动城市更新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翻新改建、城市园林绿化百看不腻,地下通道、隧道出入口明亮整洁……2022年,细心的重庆市民们发现,身边熟悉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新”。
一方面,我市推进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附属设施更新改造,启动人行护栏周边环境融合调查,因地制宜推进人行护栏减量和高度降低,整治道路交通隔离桩,规范设置道路施工围挡,强化城市道路占道审批计划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严控新改建道路重复占道开挖行为,让城市道路更舒适、更安全、更美观。完成中心城区道路平整313公里、面积499万平方米,对中心城区136座城市隧道口及周边环境进行改善提升,两江四岸核心区隧道内挂板升级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隧道体系。
另一方面,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科学审慎加强占绿移树审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各区县均启动永久保护绿地划定工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注重功能为先、科学绿化、集约绿化,采取拆违建绿、留白增绿、坡坎崖治理等方式修复城市绿地系统,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41个,打造山城绿道120公里、山城花境186个,完成园林绿化补缺提质项目419个,建成73座口袋公园。我市被《新周刊》评为全国十大公园城市,排名第四位。
同时,新(扩)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23亿度,产生经济效益约11.8亿元。启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推进10座城市骨干水厂新改扩建项目,完成供水管网改造460余公里、改造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设施40万余户,全市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嘉华隧道口及周边环境提升
聚焦急难愁盼 让“民生答卷”有温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2年,市城市管理局构建了“一项行动、两件小事、五件实事”民生服务体系,保障民生福祉落地落实。
实施老城区环境“小而美”惠民提升行动。以老旧小区为重点,通过“小切口”、微整治,净化环境空间、完善服务便民设施、治理环境安全隐患等,让老城区人居环境有颜值、有品质。完成450个“小而美”惠民提升项目,新增131条“门前三包”“五长”示范道路。
抓好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以贯彻落实《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契机,实现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改建355座城市公厕,总量达到1.4万余座,入选全国“十大厕所数字化城市”“十大司机如厕友好城市”,我市分别排名第四位、第七位。
如期完成五件民生实事。完成街头绿地提质项目217个,中心城区人行道提升1542公里,建成“劳动者港湾”363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5座、小微停车泊位1.2万个。
此外,我市还出台关爱环卫工人十项措施,积极改善环卫工人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具体做法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全国推广。
如今,从一线劳动者,到创业干事者;从普通市民,到外来游客。在这座城市,均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累了渴了,能进劳动者港湾歇歇脚、喝喝水;市民游客外出内急,很方便在附近找到一座干净整洁的公厕,让“方便”更方便;走在人行道上,不再出现松动溅水、坑洼积水的状况;家门口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街头绿地提质项目,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而巧用部分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建起来的小微停车场,解决了城区“停车难”的民生痛点,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渝鲁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外卖小哥正在龙湖时代天街A馆旁劳动者港湾中休息
立足风险防范 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2022年,重庆经历了高温、干旱、山火和疫情,特别是7至8月,旱情、火情、疫情交织叠加,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市城市管理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一线、持续奋战,众志成城抗击旱情、迎战火情、防控疫情,认真做好抗旱保苗、供水保障、垃圾处置、限电保供等工作,向市民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全市城市绿地未发生森林火险、未出现大面积死伤损毁,城市供水充足,未出现大面积停水事故。服务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累计收运及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医疗废物近20万吨。
未雨绸缪守底线,防微杜渐保安全。抗旱抗疫取得的成绩,是市城市管理局一直坚持“底线思维”的结果,通过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城市安全运行。
2022年,我市完成全国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工作,成功上线运行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数据系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相关做法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学习。开展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市政设施调查,在全国率先完成市政设施调查任务,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保障。高标准完成330.7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专项整治任务,整治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严重小区413个。
智慧治理水平也取得新进展。全面消除中心城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盲区,全市快速处置城市综合管理问题256万件,市民满意度保持在93%以上。积极推进市、区(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一云承载、一图呈现、一网统管、一端服务”的城市智管新格局初步呈现。持续深化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接入行业应用信息系统155个,数据汇聚总量达4.1亿条,重点区域城市管理智能线上监察、可视化跨层级跨系统应急指挥等大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新成效。
迈入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重庆的开局之年。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奋斗的目标。市城市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以城市更新提升行动为抓手,以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增添动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而不懈奋斗。
夜间集中浇灌街面绿化
环卫工人对公共场所进行防疫消杀
市政工人顶着高温紧急抢修人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