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315207D/2025-0006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城市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25-04-17 |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0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钟小容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强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整治 防范生态环境破坏的建议》(第1204号)已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随着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和重庆市大山大水的独特空间结构,全市建筑垃圾年均处理达8000余万方,是全市单一品种排放总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管理过程中的法规政策体系滞后、处理设施出现短板、违规倾倒时有发生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和堵点。去年以来,我局以问题为导向,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加快补齐设施及政策短板,逐步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筑垃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完善处置体系建设。一是建立规划体系。督促指导区县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构建中心城区和区县的“1+41”规划体系。会同市规资局在中心城区规划一批盾构渣消纳处置场,保障重点项目出渣工作。二是加快推进设施建设,2024年,全市已建成投用建筑垃圾处置设施180座,较上年度新增工程回填场57座,新增资源化利用设施21座,新增资源化处置能力385万吨/每年,增长率38.7%。全年统筹服务保障市级重大项目出渣1499.34万立方米。三是推动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进业内优质企业,提供各项政策支持,为企业从入驻到试产提供全面指导帮扶,协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车间改造、设备升级等工作,全力保障企业快速投产运行。2024年以重庆市高新区为试点,打造“收集、分类、资源化处理”为一体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辖区建筑垃圾最大化“吃干榨尽”,年处置利用近百万吨,再生建材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
(二)健全法制支撑体系。一是积极推进《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制定印发《重庆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30余个,强化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等各环节管理。二是完善责任评价机制。开展全市建筑垃圾整改督查检查,对工作推进缓慢、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进行通报约谈。结合重庆市党建统领“八张问题清单”交办机制,将治理成效纳入清单整改,充分发挥考核倒逼和指导作用,解决建筑垃圾治理的堵点难点。
(三)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印发《进一步压实城市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责任的通知》,形成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各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全链条闭环治理模式,全面堵塞管理漏洞,压紧压实管理链条。二是健全协同机制。会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垃圾台账建设的通知》,指导区县健全完善建筑垃圾产生、处置台账制度。建立会商机制,定期研究问题、解决卡点、动态调整,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及时走访调研辖区相关企业情况,做好供需对接。
(四)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一是加快推动“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应用在渝快政、渝快办两端上线运行,目前已实现两端上线办理。二是进一步优化建筑垃圾处置审批流程,探索推出更多免办、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事项,压减办理材料和时间;三是增设建筑垃圾审批咨询服务热线,有限解决企业在审批办理中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质量。
(五)强化执法监管效能。一是开发“工程渣土治理利用”管理平台,实行线上核准审批办理,全链条数字监管,2024年,41个区县全面贯通,中心城区148个出渣工地接入应用、53个消纳场实现“电子渣票”实战实效,违规倾倒问题明显改善。二是开展城市建筑治理专项整治。联合公安、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等部门制定印发《全市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围绕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等各环节的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共约谈施工单位1663次、运输企业799次,查处建筑垃圾违法案件3549件,罚款13516万元,全市建筑垃圾乱倾倒和违法设置消纳场新增案件呈逐月下降趋势。三是组建督查调研组分阶段对区县建筑垃圾问题整改进行专项督查,采取现场检查、座谈交流、查阅台账等方式,发现问题现场交办。2024年现场交办41个区县234个问题并督促完成整治。四是健全线索移交、信用惩戒机制,加大联合监管和曝光力度,坚决遏制违规行为。2024年移交公安查处案件5起,向发改委及时报送征信情况2次,在媒体专项宣传3次,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处理20余次,较好的形成了全方位、大纵深建筑垃圾管理立体网络。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着眼纵深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扎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地方性法规早日出台。围绕解决建筑垃圾治理地方性法规缺位、企业管理、资源化利用等问题,深入开展《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调研,推动条例早日立法。优化《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借鉴兄弟省市装修垃圾管理经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装修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城市装修垃圾管理,推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以落实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责任为牵引,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形成“1+N”政策制度体系,做到管有规范、治有依据、罚有规矩。
(二)推动设施建设运营更加规范。督促各区县按照本辖区制定的《建筑垃圾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打表推进建筑垃圾处置设施落地建设。指导各区县落实《建筑垃圾处理场设置规范》要求,确保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符合规范标准。扎实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项目落地,做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使用,力争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三)推动全链条管理责任落地落实。会同规划、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严格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压实城市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责任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依法办理《重庆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落实处置方案审核和备案制度,强化源头减量和挖填方平衡,迭代升级“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平台,开发“装修垃圾一键收运”等应用场景,全面规范建筑垃圾收运处置。
(四)推动执法监管持续深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由城市管理、公安、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建筑垃圾联合整治机制,加大打击建筑垃圾跨区域违法倾倒、无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广泛开展联合执法、联合监管和曝光违法行为力度,强化跟踪督查问效。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法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向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施工单位、相关从业者以及广大群众宣传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开展建筑垃圾突出问题线索有奖征集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逐步形成全市建筑垃圾执法监督工作系统化、一盘棋。
此答复函已经我局肖庆华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