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工作
[ 索引号 ] 11500000MB1315207D/2021-0053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城乡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城市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1-07-16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5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1-07-16

唐丽华代表:

提出的《关于在全市推进暖居工程的建议》(第0154号)收悉。经我局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城市供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建议中指出了当前我市实行暖居工程的必然性、可行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建议,对推进全市供暖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供暖线以南地区的集中供暖情况。

近年来,供暖线以南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实现了部分片区集中供暖。武汉市武昌区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了集中供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已覆盖供暖管网,江苏扬州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小区实现了集中供暖,而和我们地理位置、温度相似的成都因各种原因尚未实施集中供暖。

(二)关于集中供暖的相关政策。

按照现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应设置供暖设施,并宜采用集中供暖。我市冬季平均气温为7.9℃,潮湿阴冷,体感要比同样室外温度的严寒地区差得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夏热冬冷地区供暖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节能环保政策、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承担能力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庆原有的城市管网设计不适合大范围的集中供暖。

重庆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如采用热电站集中供暖,供暖管网输送距离远,铺设难度大,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如采用区域锅炉房供暖,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锅炉房设置有严格要求,因老旧城市土地普遍受限,很难满足规范要求。

(二)重庆房屋建造设计保温性能不高。

供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而重庆地方的房屋,大多数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更注重楼宇建筑的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即使铺设集中供暖管道,散热快,不容易保温,能源消耗大。

(三)业主对供暖需求参差不齐。

是否接受集中供暖方式取决于业主的生活习惯及成本测算。同时集中采暖设施需占用小区内的公共空间,改造施工会对小区环境、道路造成影响,实施集中供暖建设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对一些新建小区调查,大部分人员考虑到后期费用较高不愿集中安装供暖设备。

三、供暖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调研工作。

2020年,市城市管理局根据目前我市供热现状对我市部分已建和正在建设的供热项目开展了调研,重点对渝北区拟开展的区域集中供热试点项目与中国燃气重庆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交流和座谈。

(二)组织座谈研究。

市城市管理局组织重庆大学、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设计院、中国燃气重庆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就重庆地区开展区域性集中供热的可行性、技术路线、政策法规,以及试点示范等方面进行座谈研讨。同时市城市管理局已委托专业单位对区域集中供暖进行课题研究,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技术标准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三)出台相关标准。

市住房城乡建委出台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实现中心城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和远郊区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全覆盖,推动既有建筑开展节能改造示范,通过改善外墙、屋面、外窗等围护结构,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温性能。目前我市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100%,约1500余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实施了节能改造,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热环境质量。同时,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启动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四)积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实施了江北城CBD、弹子石CBD、悦来生态城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集中供冷供暖项目。江北嘴CBD区域利用地源热泵设备开展了集中供冷热能试点,实现了对4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集中供冷供暖,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效益。两江新区悦来生态城试点利用水为主要冷热源的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悦来生态城项目将尝试利用嘉陵江水、城市污水作为主要冷热源,利用河水源热泵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分布能源等技术组合,为住宅小区提供集中式供冷供暖。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结合您提出的在全市推进暖居工作的建议,我们在下阶段工作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进一步开展调研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供热工程建设,我们将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再次进行调研,总结经验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政策措施,为后续规范化、市场化工作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分析研究。

市城市管理局将委托专业机构结合我市地形地貌、气候,以及热源分布、市场需求,开展《重庆市区域性集中供热供暖可行研究》,对我市开展区域性集中供热的可行性、技术路线、政策法规等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相关标准。

积极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加快编制《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继续推进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扩大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范围。进一步推动既有建筑开展节能改造示范,通过改善外墙、屋面、外窗等围护结构,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温性能,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热环境质量。

(四)针对性开展试点,积累经验。

通过综合利用火力发电厂余热、温泉地热、污水厂余热、江水源等多种热源结合周边小区建设、公共建筑项目试点推进区域集中供暖工作。通过试点工作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在试点工作中逐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扶持供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发展绿色、可再生和低能耗的供能技术。

再次感谢您对城市供暖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们也衷心希望您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此答复函已经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附件:承若事项列表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2021329

  

人:马洪兵

联系电话:6788605018008398100

邮政编码:401121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承诺落实时间

责任单位

1

进一步开展调研分析

202112

市城市管理局

2

推进《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编制

202112

市住房城乡建委

3

开展试点工作

202112

市城市管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