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山多、水多,还有大大小小的公园也超多。或隐秘于山林之中,或遗世独立于闹市之中,北碚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北碚公园
北碚是抗战时的“小陪都”,在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制作的一张世界地图上,所标注的中国城市仅有三个,北碚是其中之一。北碚因嘉陵江环抱,处缙云山麓,是座花园城,花园城里有座中国较早的城市公园,它就是继北温泉公园后,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主持修建的北碚公园。
平民公园遗址
1930年,卢作孚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局局长,为了发展北碚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利用北碚火焰山东岳庙旧有殿宇筹办了重庆第一座博物馆——峡区博物馆,并开辟周围20多亩墓地和30多亩荒坡农地,建设公园,取名“北碚火焰山公园”,1936年更名为“北碚平民公园”。 1950年,公园由北碚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将“北碚平民公园”更名为“北碚公园”,并列编入国家事业单位;2005年5月经北碚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公园免门票向市民开放。
影园
北碚公园现占地7.13公顷,是重庆市山地公园的典型代表,其地理位置优越,近可以俯瞰北碚城市街景、嘉陵江行船风帆,远可以眺望缙云山、飞蛾山、鸡公山、观音峡、温塘峡等山景、水景、峡景。是以作孚史迹文化内涵和花鸟为特色,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公园。植物配置以自然为主,而又有章法,乔、灌、花、草、竹交相配合,适宜布置,构成幽雅、古朴、野趣的自然景观。园内曾有狮虎洞、豹窟、熊窟,猴笼、蟒蛇房、梅花鹿圈、百鸟亭等。如今,笼兽尽去,主要景点有影园、盆景园、作孚园、怡园、墨香斋、清凉亭、九道拐、尔昌道、枫林路、知春亭、四角亭、翔飞亭、汉砖台等。
清凉亭改建前
清凉亭原名“慈寿阁”,建于1935年。卢作孚的母亲六十大寿,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馈送礼仪贺寿,卢作孚辞谢不收,乃改捐献给公园,用寿礼3500银元在公园“之字路”下的九倒拐修建了这座典雅阁楼,供老百姓观赏。后来,卢作孚觉得“慈寿阁”名字太狭隘,就改名为“清凉亭”,并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清凉亭”铭碑。这幢坐落绿树丛中,地势幽静,建筑别致的亭子,把公园点缀得更加瑰丽。傅琴心曾赋诗“千峰万壑郁葱茏,出峡春波宛似龙;更倩红楼凉一角,江山顿觉太玲珑。”
清凉亭改建后
1939年2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携妻来到重庆后,就住在清凉亭,并挂上了“晓庄研究所”和“育才学校筹备处”的牌子办公,成为了陶行知在渝创办育才学校的发脉地。在此期间,梁漱溟、董必武、林伯渠等知名人士常来此与陶行知畅谈时事。陶行知还在亭中写了一系列“晓庄研究”报告,其中的重要内容便是“兵役宣传之研究”。在陶行知倡议下,北碚发起了志愿兵运动,先后有三批志愿兵共计479人奔赴抗日前线。2008年,清凉亭被正式纳入重庆市抗战遗迹名录,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路
“尔昌道” 建于1939年,是一段依山造就的石阶路,位于北碚公园前门。1939年,士绅王尔昌有感于卢作孚先生,特捐赠20万元,建造了园门中路的石阶梯道,遂被称为尔昌大道,后改名“中路”。
汉砖台,原名“露台”。背靠盆景园,面向嘉陵江、清凉亭。于1939年在合川盐井地区发掘汉墓,将墓内七十余匹汉砖运回并砌在露台边沿作为栏杆。1959年修建花卉园(今盆景园)时,对露台进行整修,将汉砖集中靠边砌成砖墙,取名为“汉砖台”。
作孚园
顺着林荫小道一直往上可以通到北碚公园的最高点——作孚园。为纪念卢作孚先生对开拓北碚作出的巨大贡献,1986年,政府发动民间集资,在北碚公园(火焰山)的最高点修建卢作孚纪念园,现在是卢作孚墓的所在地。
卢作孚先生名言
在卢作孚墓园的后方的照壁上,镌刻着卢作孚先生的名言——愿人人都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如今,北碚也确实如卢作孚所愿,早已蜕变成花园般的小城。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北碚公园,尽管历经岁月的沧桑,但始终散发着厚重的文化气息,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沉思,或品茗谈天,或休闲娱乐,或赏花遛鸟,各得其乐,在喧嚣城市中,这里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游览观赏的一方乐园。